时间: 2025-05-02 11:5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1:38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卢家有位少妇,手中捧着郁金香;海燕在玳瑁梁上双双栖息。九月的寒砧声催促着树叶纷纷落下,十年的戍边生涯让我思念辽阳。白狼河边的音信已经断绝,丹凤城南的秋夜显得格外漫长。是谁在默默地承受着愁苦而独自不见?更让明月照亮了那流动的黄河水?
沈佺期(约710年—约785年),字子华,号青莲,唐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和人情,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写于沈佺期的流亡生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在历史背景上,唐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在战争和流亡中,感受到孤独和愁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描写了少妇和海燕,采用了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生动的生活场景,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个人的情感,诗人通过“九月寒砧”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秋天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在对故乡的思念中,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在战争中的无奈,也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长时间离别的痛苦。尤其是“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两句,象征着音信的断绝和孤寂的秋夜,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结尾的“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明月的映照似乎是对孤独情感的无情映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及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思念,令人感叹不已。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描绘,借助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爱情的渴望,展现了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李白
C. 沈佺期
D. 杜甫
“九月寒砧催木叶”中的“寒砧”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战斗号角
B. 冷冷的天气
C. 寒冷的砧板
D. 寒冷的山脉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战争的赞美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