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0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0:59
赵待制挽词
作者: 楼钥 〔宋代〕
明主昼三接,
清班岁九迁。
一居周柱中,
径入汉甘泉。
批敕严东省,
抡材上小天。
平生经国志,
惜不冠貂蝉。
明主在白天三次召见,
清白的班子在九年里变迁。
他一生居于周朝的权力中心,
直接通往汉朝的甘泉。
批复的圣旨严肃于东省,
提拔的权杖直达小天。
他平生有治国的志向,
可惜未能加冕如貂蝉。
楼钥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文风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达对时政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挽词写于对一位已故的朋友或同事的悼念,表达了对其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的惋惜与敬仰,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赵待制挽词》在形式上遵循了古诗的韵律,内容则深入探讨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与成就。首联“明主昼三接”开篇即引出明主的智慧与对人才的渴求,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接下来的“清班岁九迁”则表现出在政治生涯中,一位清白官员的艰辛与变迁,暗含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中间的“居周柱中,径入汉甘泉”则象征着权力的巅峰与心灵深处的追求,周柱和汉甘泉的对比,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揭示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之后的“批敕严东省,抡材上小天”则是对官场生涯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政治的深刻理解与参与感。
最后的“平生经国志,惜不冠貂蝉”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传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一方面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未能实现的惋惜,体现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对个人理想的坚持。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哪个角色?
A. 诗人
B. 皇帝
C. 历史人物
“清班岁九迁”中的“清班”指什么?
A. 清白的官员
B. 官职升迁
C. 官员的书房
诗中提到的“冠貂蝉”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权力与地位
C. 忧国忧民
答案:
对比楼钥的《赵待制挽词》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楼钥更注重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在历史的悲痛中体现对国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