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08
别四明钟尚书
杜荀鹤〔唐代〕
九华天际碧嵯峨,无奈春来入梦何。
难与英雄论教化,却思猿鸟共烟萝。
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
都大人生有离别,且将诗句代离歌。
九华山在天际巍峨挺立,春天的到来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梦境中的种种。难以与英雄们讨论治国之道,却不禁想到了与猿鸟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中共度闲暇。微风吹拂时,柳树的姿态显得少见,而雨后花朵的容颜却显得更加淡雅。人生在世,总是要经历离别,不如用诗句来代替离歌。
杜荀鹤(约850年-约933年),字季明,号青山,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描绘山水景物和人情冷暖。
此诗写于唐代晚期,正值杜荀鹤与友人钟尚书分别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的沉思与感悟。
《别四明钟尚书》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以“九华天际碧嵯峨”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接着,诗人转而感慨春天的到来使他想起梦境,表现出一种迷茫与惆怅的心情。这里的“梦”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
在与“英雄”讨论教化的难度中,诗人似乎感到无力与渺小,反而更渴望与自然中的猿鸟为伴,享受那份宁静与闲适。这样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冲突,也揭示了人对自然的向往。
后半部分通过“风前柳态”和“雨后花容”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受。柳树和花朵作为自然的象征,分别代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最后,诗人以“且将诗句代离歌”结束,既是一种对离别的感慨,也暗示着通过诗歌可以表达永恒的情感,传递内心深处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离别之情,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思考。
“九华天际碧嵯峨”中的“九华”指的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教化”主要是指什么?
“且将诗句代离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倾向于对理想的追求。而杜荀鹤的《别四明钟尚书》则更多地关注于自然与内心的对话,展现出更细腻的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