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3:09
本为荣家不为身,
读书谁料转家贫。
三年行却千山路,
两地思归一主人。
络岸柳丝悬细雨,
绣田花朵弄残春。
多情御史应嗟见,
未上青云白发新。
我原本是荣华富贵之家的人,却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读书时谁料想自己却落得家道中落。三年来走遍了千山万水,却只愿归去见一位主人。河岸的柳丝在细雨中摇曳,田野中的花朵已在春天的末尾凋零。多情的御史恐怕会感叹我这样的遭遇,虽然还没有升到青云之上,却已白发苍苍。
作者介绍: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少游,出身于书香门第,性格洒脱,诗风清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荀鹤人生的转折期,因其家庭变故而感叹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开篇以“荣家”作为引子,直接揭示出诗人出身的富贵与如今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读书谁料转家贫”则表现出读书带来的希望与实际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令人感慨。
“千山路”描绘了诗人三年来的奔波与追寻,象征着生命的旅程。诗人用“柳丝悬细雨”和“绣田花朵”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既美丽又略显凋零,暗示着光阴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虽有理想未能实现,却因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比喻(“青云”比喻高升的理想)、对仗(如“岸柳”“田花”)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与对理想未竟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与人情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测试:
杜荀鹤的诗中提到的“荣家”指的是:
A. 富贵之家
B. 贫寒之家
C. 普通家庭
D. 农民家庭
诗中提到的“青云”象征的是:
A. 低落的境遇
B. 高升的理想
C. 家庭的富贵
D. 自然的美丽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D. 对家乡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