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二览辉亭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二览辉亭》

时间: 2025-05-04 01:44:30

诗句

城里最高处,坡陀见一城。

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後明。

风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4:30

原文展示: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二览辉亭
作者:苏辙 〔宋代〕

城里最高处,坡陀见一城。
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後明。
风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

白话文翻译:

在城中最高的地方,远远望去是一座城市。
山多而有情趣,江水遥远而静谧。
歌声和乐曲在风中飘荡,楼台在雨后显得格外明亮。
这风光与楚地和蜀地的景色相同,聊以此来慰藉我平生的心情。

注释:

  • 坡陀:指高地或山坡。
  • :情绪、情感,这里指山的情趣。
  • 歌吹:歌声和乐声。
  • 风光同楚蜀:指风景与楚国和蜀国的美景相似。

典故解析:

  • 楚蜀:楚国和蜀国在古代被认为是风景如画的地方,常用以形容美丽的自然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青莲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兄弟苏轼与其齐名。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陵,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求得一方宁静,借景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头两句以“城里最高处”引出视野,展现出一种开阔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高处的向往。接着描绘山水的宁静与动感,形成对比,给人一种“远离喧嚣”的感觉。后半部分提到“歌吹风前度”,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表达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最后一句“聊此慰平生”则点明了诗人借景抒怀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慰藉。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里最高处,坡陀见一城:从高处俯瞰,映入眼帘的是整座城市的全貌。
  2. 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山多而富有情趣,远处的江水安静无声,带来一种宁静的氛围。
  3.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後明:歌声在风中飘荡,雨后的楼台显得格外明亮,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美。
  4. 风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这美丽的风光与楚地和蜀地的美景相媲美,借此美景来安慰自己的平淡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後明”,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比喻:用“风光同楚蜀”比喻自然的美丽,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安慰,体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类的繁华与喧嚣。
  • :代表自然的宁静与情趣。
  • :象征悠远与静谧的心境。
  • 歌吹:代表生活的乐趣与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坡陀”指的是什么? a) 山坡
    b) 河流
    c) 城市
    答案:a) 山坡

  2. 诗人借景抒怀的目的是什么? a) 赞美城市
    b)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c) 反映内心的宁静
    答案:c) 反映内心的宁静

  3. “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後明”这句中,风和雨分别象征什么? a) 动与静
    b) 喜与悲
    c) 远与近
    答案:a) 动与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孤独的哲学思考。
  • 李白《庐山谣》:以更豪放的气魄描绘自然,与苏辙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陈司训奔丧还严州 次韵来梓见赠一首 盐井 四月二十七梦起作 题丁观加画《蟠龙桥上雨花亭》 次直指老人韵送璠化士兼呈丘中大 其二 折梅 题画菊寿人母 怀古十首 其一 燕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爻字旁的字 翻箱倒箧 轧荦山 分开头的成语 阜字旁的字 没缘 小道消息 见字旁的字 游刃皆虚 包含枣的成语 赐赉 在莒 门前冷落 隶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支离拥肿 妍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