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5:28
久遭客禁往还稀,风雨萧条只自知。
春色有情犹入眼,客愁无赖巧侵眉。
山僧寄语收茶日,野老留人供社时。
久住不须嫌寂寞,此间偏与拙相宜。
由于长时间被禁锢在外,进出的人稀少,只有我自己感受到风雨的萧条。春天的色彩虽有情意,却依旧映入眼帘;而我作为客人,愁苦无奈,愁苦更是悄然侵染我的眉头。山中的僧人寄语我,何时才能品茶,乡间的老人则留我在社日时节。长久地住在这里,不必嫌弃寂寞,这里恰好与我的笨拙相合。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俱佳而著称,作品中常见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此诗写于苏辙被贬期间,反映了他在艰难环境中的心境与感受,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思乡之情,以及对孤寂生活的自我调侃与接受。
苏辙的《次韵王适春雨》通过对春雨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的开头“久遭客禁往还稀”便揭示了作者的客居生活和对自由的向往,而“风雨萧条只自知”则显示了他内心的凄凉与无奈。虽然春天的色彩依旧让人感到温暖,但在这份温暖中,仍然掺杂了浓厚的愁苦。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山僧寄语”和“野老留人”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尽管生活中充满寂寞,但仍然可以找到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孤独中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在感受自然时,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处境的反思,最终在“久住不须嫌寂寞,此间偏与拙相宜”中达到了自我和解与接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深度,体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情感。
诗中表现了作者在孤独和愁苦中的思考与自我调节,尽管身处困境,但仍然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人情的温暖,体现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苏辙的《次韵王适春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久遭客禁往还稀”的意思是什么?
A. 出入的人很多
B. 长期受到限制
C. 风雨非常大
诗中提到的“山僧”和“野老”代表了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亲情与关爱
C. 历史人物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孤独的情感,但苏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表达了对酒的陶醉与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