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7:59
我昔识子自武功,寒厅夜语樽酒同。
酒阑烛尽语不尽,倦仆立寐僵屏风。
丁宁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瞳翁。
嗟余闻道不早悟,醉梦颠倒随盲聋。
迩来忧患苦摧剥,意思萧索如霜蓬。
羡君颜色愈少壮,外慕渐少由中充。
河车挽水灌脑黑,丹砂伏火入颊红。
大梁相逢又东去,但道何日辞樊笼。
未能便乞勾漏令,官曹似是锡与铜。
留诗河上慰离别,草书未暇缘匆匆。
我曾经在武功认识你,那时我们在寒冷的厅堂里,夜晚共饮美酒。
酒喝尽了,蜡烛也熄灭了,话语却还没有说尽,疲倦的仆人站在旁边,昏昏欲睡。
我恳请你教我长生不死的秘诀,你自称是方瞳翁的亲传弟子。
我惋惜自己早年未能领悟这些道理,醉梦中颠倒,像个盲人聋子般无知。
最近的忧虑和困扰让我感到十分疲惫,心情萧索得如同霜打的蓬草。
我羡慕你容颜愈加年轻,外表的光彩逐渐减少,却是内心的充实在增加。
河水车子拉着水流入脑海,丹砂在火中烘烤使我的脸颊变得红润。
大梁再相逢,却又向东去,但愿何时能摆脱这牢笼。
未能及时请你帮我推脱,官场就像是用锡和铜铸成的。
在河边留下这首诗以慰离别,匆忙之中未能写好草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
此诗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正值他遭遇政治迫害与生活困苦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而复杂,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与祝福,也有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苏轼通过描绘与朋友的饮酒夜话,回忆起那些轻松愉快的时光,而对比现在的孤独和忧虑,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中多处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河车挽水灌脑黑”与“丹砂伏火入颊红”,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在表达对友人的羡慕时,苏轼并没有表现出嫉妒,反而以一种欣赏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豁达与温暖。整首诗风格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深厚功力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性的关怀。
诗中提到的“武功”指的是哪个地方?
苏轼在诗中希望从朋友那里学到什么?
诗中用什么意象来表现心情的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