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22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
清晨的阳光照进北边的树林,竹子和树木投射出疏落的影子。
在短短的篱笆之间寻找着,寄托我对无尽境界的向往。
旧居没有一席之地,驱赶客人时还遭受屏障的阻拦。
在这里搭建茅屋,隐蔽在村巷中,生活将永远宁静。
经历了几天的风雨,菊花在田畦中悄然绽放。
俯身仰望可以度过一年,何必再去追求两顷的土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逐客”,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待客人的态度,与唐代诗人李白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所呼应,表现出一种清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而他的作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新居》创作于苏轼晚年,他因政治原因流亡至外地,在此时,他对新居的简单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新居》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新居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繁华的反思。开篇“朝阳入北林”,画面清新,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接着“竹树散疏影”则通过影子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诗人在“短篱寻丈间”中,体现了对狭小空间的满足与向往,显示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随着对旧居的回忆,诗人揭示了旧居的局促与困扰,增强了新居的珍贵感。最后两句“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更是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超然,强调了精神生活的丰盈与满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强调精神富足比物质追求更为重要,体现出一种超然、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朝阳入北林”表达了什么意象?
“何必谋二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