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5:23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作者: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我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追求,所有的想法都可以放下。为何要设立这样一间方丈来养活这张薄薄的嘴巴呢?自从我生病后,吃饭时常常噎着。作为淮海的指挥,我总是感到对厨房的缺憾。我的厨房没有清人来帮忙,因此我只能免去内心的烦热。白白烦恼那些赤泥的印记,远道而来的紫玉玦也显得无用。为了您杀羊宰猪,欢歌载舞庆祝菰黍节。禅窗下的午后景色美丽,蜀地的井水如冰雪般清凉。坐在这里的客人都很好,器具也自然而洁净。金钗在汤眼前等待,鱼蟹也该告别。最终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一天为您准备三绝。感谢您不吝赐教,我并非轻易饮茶之人。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内容丰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身处官场之际,因病未能与友人相聚,借端午节小聚之际,抒发对饮食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以苏轼的个人体验为基础,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诗的开头,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出对“欲望”的思考,认为人生不必追求过多的物质,反而应放下执念。接着,诗人通过对食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失落。诗中提到的“淮海帅”,不仅是对身份的自嘲,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状态的不满。随后的描写中,诗人转向了与友人共度佳节的美好愿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美食的热爱,整首诗寓意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食的热爱,体现了苏轼宽阔的胸怀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淮海帅”指的是?
“我生亦何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金钗候汤眼”描写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