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05
原文展示:
天帟暮云消,飞觞夜正遥。洛吟聊拥鼻,陶舞惜回腰。露晓蝉嘶树,河秋鹊映桥。客欢殊未几,离恨又霞朝。
白话文翻译:
天空的帷幕随着暮云消散,我们举杯畅饮,夜色正深。在洛阳吟诗时,我轻轻拥着鼻子,模仿着陶渊明的舞姿,珍惜地回旋着腰肢。露水在黎明时分,蝉在树上鸣叫,秋天的河流上,鹊鸟映照在桥上。客人们的欢乐还未持续多久,离别的愁绪又在朝霞中升起。
注释:
- 天帟:天空的帷幕,比喻天空。
- 飞觞:举杯畅饮。
- 洛吟:在洛阳吟诗。
- 拥鼻:模仿陶渊明的动作,表示吟诗时的姿态。
- 陶舞:指陶渊明的舞姿。
- 回腰:回旋腰肢,形容舞姿。
- 露晓:黎明时分的露水。
- 蝉嘶树:蝉在树上鸣叫。
- 河秋:秋天的河流。
- 鹊映桥:鹊鸟映照在桥上。
- 客欢:客人们的欢乐。
- 离恨:离别的愁绪。
- 霞朝:朝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与友人饮酒作乐的情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离别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祁与友人聚会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与友人饮酒作乐的场景。诗中“天帟暮云消”一句,以天空的帷幕消散比喻夜晚的深沉,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洛吟聊拥鼻,陶舞惜回腰”则通过模仿陶渊明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后两句“露晓蝉嘶树,河秋鹊映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美。最后两句“客欢殊未几,离恨又霞朝”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帟暮云消:以天空的帷幕消散比喻夜晚的深沉。
- 飞觞夜正遥:举杯畅饮,夜色正深。
- 洛吟聊拥鼻:在洛阳吟诗时,模仿陶渊明的动作。
- 陶舞惜回腰:珍惜地回旋腰肢,形容舞姿。
- 露晓蝉嘶树:黎明时分的露水,蝉在树上鸣叫。
- 河秋鹊映桥:秋天的河流上,鹊鸟映照在桥上。
- 客欢殊未几:客人们的欢乐还未持续多久。
- 离恨又霞朝:离别的愁绪又在朝霞中升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帟暮云消”比喻夜晚的深沉。
- 拟人:“陶舞惜回腰”将舞姿拟人化。
- 对仗:“露晓蝉嘶树,河秋鹊映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离别。诗人通过描绘夜晚与友人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天帟:天空的帷幕,比喻天空。
- 飞觞:举杯畅饮。
- 洛吟:在洛阳吟诗。
- 陶舞:指陶渊明的舞姿。
- 露晓:黎明时分的露水。
- 蝉嘶树:蝉在树上鸣叫。
- 河秋:秋天的河流。
- 鹊映桥:鹊鸟映照在桥上。
- 客欢:客人们的欢乐。
- 离恨:离别的愁绪。
- 霞朝:朝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洛吟聊拥鼻”中的“拥鼻”是指什么?
A. 捂住鼻子 B. 模仿陶渊明的动作 C. 吟诗时的姿态
- 诗中“陶舞惜回腰”中的“回腰”是指什么?
A. 转身 B. 回旋腰肢 C. 弯腰
- 诗中“露晓蝉嘶树”中的“露晓”是指什么?
A. 露水 B. 黎明时分 C. 清晨
- 诗中“离恨又霞朝”中的“霞朝”是指什么?
A. 朝霞 B. 早晨 C. 日出
答案:
- B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宋祁的《和小饮》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宋祁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夜晚的饮酒作乐,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