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15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在鄜州的月亮,我在闺房中独自欣赏。
我遥想那些小儿女们,他们还不理解思念长安的情感。
香气的雾气让我的发髻变得湿润,清冷的月光照在我玉一般的手臂上使我感到寒意。
不知何时我能倚靠着虚幌,让双双的月光照干我脸上的泪痕。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风格严谨、情感真挚,常常关注社会的疾苦与民生。
《月夜》写于杜甫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在鄜州月夜下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杜甫因战乱而离开长安,身处异地,内心充满对家庭和故乡的思念。
《月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月光洒在闺房中,诗人独自一人,感受着思乡的情绪。诗的开头两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直接点出时间和地点,突显了诗人孤独的境况。接着提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不仅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怜惜,也隐含了对他们无忧无虑的羡慕。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脆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寒意与孤寂。最后一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泪水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苦楚与孤独。杜甫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共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家庭团圆的渴望,深刻反映了战乱背景下人们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鄜州”是指哪个地方?
A. 北京
B. 陕西
C. 四川
D. 江苏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的“泪痕”指什么?
A. 眼泪的痕迹
B. 书法的痕迹
C. 画作的痕迹
D. 歌声的痕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