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喜钱申伯病起二首

《喜钱申伯病起二首》

时间: 2025-05-12 07:40:39

诗句

花飞伤宿雨,山润照清晨。

念子经时卧,嗟予一味贫。

稍闻疏药饵,遐想整衣巾。

何日扶藜出,相陪醉晚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0:39

原文展示:

喜钱申伯病起二首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花飞伤宿雨,山润照清晨。
念子经时卧,嗟予一味贫。
稍闻疏药饵,遐想整衣巾。
何日扶藜出,相陪醉晚春。


白话文翻译:

花瓣随风飞舞,昨夜的雨水打湿了大地,清晨的山色愈加润泽。
我思念你,整日卧病在床,叹息我这贫困的生活。
听说你已服下药,我不禁想象着你整装待发的样子。
什么时候我能扶着拐杖出门,与您一同享受这醉人的晚春呢?


注释:

  • 花飞:花瓣随风飘落。
  • 伤宿雨:昨夜的雨水打湿了花。
  • 山润:山色因雨水而显得更加清新湿润。
  • 经时卧:整天卧床不起。
  • 嗟予:叹息我。
  • 一味贫:生活贫困,只有一味的贫穷。
  • 稍闻疏药饵:听说你吃了药。
  • 遐想整衣巾:想象着你整装待发的样子。
  • 扶藜出:用拐杖走出家门。
  • 醉晚春:在醉人的晚春中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朋友生病之际,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贫困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悟。首联“花飞伤宿雨,山润照清晨”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花瓣在风中飞舞,昨夜的雨水使山色更加润泽,渲染出一种清新而又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念子经时卧,嗟予一味贫”则转入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因病卧床,感叹自己生活的贫困,情感由外在的自然景象转向内心的惆怅。

“稍闻疏药饵,遐想整衣巾”,诗人听说朋友服药后,想象着他即将康复的情景,这种期待表现出深厚的友情。最后一句“何日扶藜出,相陪醉晚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与朋友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飞伤宿雨:描绘春天的花瓣在风中飘落,感受到昨夜雨水的伤害。
    • 山润照清晨: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湿润的山,意象清新。
    • 念子经时卧:诗人思念朋友,因病整日卧床。
    • 嗟予一味贫:感叹自己生活的贫困。
    • 稍闻疏药饵:听说朋友吃了药,表示关心。
    • 遐想整衣巾:想象朋友的康复与整装。
    • 何日扶藜出,相陪醉晚春:希望能早日出门,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飞伤宿雨,山润照清晨”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诗中的深情。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心,同时流露出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代表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 :象征坚韧与自然的力量。
  • 衣巾:象征友人的康复与生活的希望。
  • 藜杖:象征着年老与依赖,也有走向新生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喜钱申伯病起二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元干
    • C. 杜甫
  2. 诗中“花飞伤宿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愤怒
  3. 诗人希望何时能与朋友相聚?

    • A. 早春
    • B. 晚春
    • C. 夏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 李白《月下独酌》:描写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元干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但张元干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常常以豪放的笔触描绘壮阔的景象。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瓶蕉花 石竹花 月丹花 蘋花 罂粟花 小新堤 先贤祠 水乐洞 北高峰 六一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名德重望 僧夏 诀行 青字旁的字 粗夯 不实之词 广结尾的成语 卝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中流砥柱 修修补补 榷酒征茶 兀首 木头木脑 氏字旁的字 包含将的成语 忙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