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1:17
有女名罗子,生来才两春。
我今年已长,日夜二毛新。
顾念娇啼面,思量老病身。
直应头似雪,始得见成人。
有一个女孩名叫罗子,出生时只有两岁。
而我今年已经长大,日夜都有新的变化。
想到她娇嫩的啼哭面容,想到自己老迈的身体。
恐怕等我白发苍苍时,才能真正见到她长大成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罗子》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一个小女孩的描绘,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身老去的忧虑。
《罗子》是一首充满了感慨与思索的诗。诗人以“罗子”这个小女孩为切入点,通过自己与她的对比,表达了对成长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罗子的幼小与美好,表现了诗人对她的喜爱与关注。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反思自己的老去,感叹身体的衰老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最后一句“始得见成人”则暗示着希望与期待,尽管诗人面临老去的现实,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人类普遍的命运体验,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蕴含着对希望与未来的期待。
“罗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头似雪”指的是什么?
可以将白居易的《罗子》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慨,但白居易的诗更侧重于对成长与希望的期待,而杜甫的作品则充满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