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6:59
樊宿花初满,迂台柳向飞。
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
怅别凤期阻,将乖云会稀。
敛袄辞丹闷,悬旗涉翠微。
野禽喧戌鼓,春草变征衣。
徊顾长安道,关山起夕罪。
樊宿的花刚刚盛开,迂台上的柳树随风摇曳。
今天如此美好,为何还想起往日的种种遗憾?
怅然离别的约定被阻隔,云雾缭绕的相会变得稀少。
我收起衣袍告别心中的烦闷,挂起旗帜走向青翠的山野。
野禽在鼓声中欢叫,春草变成了征途的衣裳。
我回头望着长安的路,关山在夕阳下显得愈发沉重。
作者介绍:卢照邻,字景仁,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34年,卒于公元689年。他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卢照邻游历蜀中期间,感慨离别与重聚,反映了他对故乡长安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渗透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还赴蜀中贻示京虽游好》是一首充满离愁与思念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长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游历蜀中的独特感受。诗的开头以“樊宿花初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然而随之而来的“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则突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烦恼,似乎在美好的景色中却难掩对往昔的惋惜。这种情感的转折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不安。
诗中“怅别凤期阻,将乖云会稀”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愁绪,凤期的阻隔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显得更加脆弱。接着,作者收起烦闷的心情,准备继续前行,显示出一种面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最后两句中,随着野禽的喧闹和春草的变换,诗人又回过头来,审视那条通往长安的路,感受到关山的重压与夕阳的沉寂,深刻地反映了对故土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示了卢照邻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韧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期”指的是什么?
诗中“樊宿花初满”表现了什么情感?
“徊顾长安道,关山起夕罪”中,“关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