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7:03
听雨
作者: 南潜 〔清代〕
梧桐滴沥客心惊,
秋雨能吹白发生。
孤馆灯昏惟对影,
丽谯鼓湿不知更。
前宵松月疑尘梦,
明日泥涂听屐声。
寻著漏痕当屋角,
夜深百匝绕书行。
在秋雨中,梧桐树的雨滴声让我的心感到惊颤;
秋雨吹动了我的白发,令人感慨时光的流逝。
在孤独的客馆中,昏暗的灯光下只有我自己与影子相对,
丽谯的鼓声在潮湿的环境中响起,无法分辨是几更天。
昨夜松树下的月光让我怀疑那是梦境的尘埃,
而明日泥泞的路上,我又能听见木屐的声音。
我在屋角寻找漏水的痕迹,
夜深了,书卷旁我绕来绕去,心中思绪万千。
南潜,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常用细腻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此诗写于秋雨时节,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孤独的思考,反映了一个漂泊者在雨夜中的无尽思绪。
《听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南潜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雨的淅沥声与内心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梧桐滴沥客心惊”,用雨声的惊悸引入情感的共鸣,进一步通过“秋雨能吹白发生”表达了对年华的感慨,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孤馆灯昏惟对影,丽谯鼓湿不知更”,在孤独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只有昏暗的灯光和自己的影子,体现了内心深处的无助与孤独。而鼓声的湿润,似乎在传递着时间的流逝,诗人难以分辨夜晚的更替,这种惆怅感在“前宵松月疑尘梦”中得以深化,月下的松影让人迷惘,梦与现实的界限模糊不清。
最后两句“寻著漏痕当屋角,夜深百匝绕书行”,则展示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思绪的游走与对生活的寻觅。漏痕象征着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困扰,而书卷旁的徘徊则暗示着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在这首诗中,南潜不仅描绘了外界的雨夜,还深刻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思索,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孤独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揭示了内心的深邃情感。
诗中“梧桐滴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丽谯鼓湿不知更”中“丽谯”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