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7:54
秋色侵肌骨,还将鬓色侵。自来难会宿,安得废清吟。竹露滋丛菊,邻钟觉曙禽。城中同此月,不起故山心。
秋天的色彩渗透到我的肌肤和骨髓中,连我的鬓发也被染上了秋色。自古以来就难以在此安眠,怎么能不继续吟咏呢?竹林中的露水滋润着丛生的菊花,邻家的钟声唤醒了清晨的鸟鸣。在这座城中,大家都在同样的月光下,我却无法忘记故乡的山丘。
徐照,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晚年生活在南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怀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徐照在诗歌中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刘明远会宿翁灵舒西斋》创作于秋季,正值作者在异乡的孤独时刻。此时的秋天带来了浓厚的忧伤与思乡情绪,诗人以秋景为背景,抒发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以秋色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句“秋色侵肌骨”,通过感官的描绘,将秋天的寒意与诗人的孤独感相结合,鲜明展现出情感的深度与强烈。而“自来难会宿”则承载了一种无奈与愁苦,仿佛预示着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不安。
接下来的句子“竹露滋丛菊,邻钟觉曙禽”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氛围。竹子上的露水滋润着菊花,邻家的钟声唤醒了清晨的鸟鸣,似乎在提醒诗人生活的美好。然而,诗人却无法从这种宁静中得到真正的安慰,因为他心中对故乡的思念难以释怀。
最后一句“城中同此月,不起故山心”更是点明了全诗的情感核心。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月光洒在每一个角落,但诗人的心始终牵挂着故乡的山水,显示了对故乡深厚的情感与难以割舍的牵绊。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离愁与孤独的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境。
诗中“秋色侵肌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城中同此月”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邻钟”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