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

《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8-08 00:52:34

诗句

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

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

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0:52:34

原文展示:

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
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
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可以理解为,经过长久的努力与痛苦,心中依旧怀有对美好文采的追求与伤感。接下来的“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则强调了即使有些话语无法永远流传,但偶尔的良音仍然令人感动。之后描绘了“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江湖的宁静与深邃。最后一句“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则是对美好邂逅的感叹,似乎在询问这样的相遇是出于何种缘分。

注释:

  • 穿凿:表示用力挖掘,形容追求的艰辛。
  • 风骚:指文才与风采,常用来形容才子佳人的风采。
  • 绝唱:指最后的歌声,这里引申为无法再表达的情感。
  • 惠希音:指美好的声音或音乐,象征着寄托的情感。
  • 杨柳:常象征柔情与思念,江湖的意象则代表着自由与远方。
  • 芙蓉:象征美丽的女子及纯洁,岛屿深处则暗示一种隐秘的情感。

典故解析:

“风骚”出自《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指代文人的风采与词藻的华丽。“杨柳江湖”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寄情方式,常见于古诗中。诗中提到的“仙手”则可能暗指文人雅士的才华或是神灵的启示,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号称齐山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及个人的情感。其诗风兼具清新与婉约,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的时期,作者在其生平中常常面对政治的风云变幻,内心对文学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使得其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诗歌鉴赏:

齐己的《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开头的“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通过强烈的对比,体现了追求与失落之间的纠结。诗人既有对昔日情怀的深思,也对当下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则是对美好声音的追求,表达了对文采与艺术永恒追求的信念。后面的自然意象“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则进一步丰富了情感的层次,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最后一句“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则是在诗歌的尾声中,留给读者一种遐想与启迪,似乎在询问人生的缘分与机遇。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真挚,意象的运用上更是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采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穿凿堪伤骨:形容追求的艰辛与痛苦,可能暗示对文学的执着。
    2. 风骚久痛心:文采虽美,内心却因失落而感到痛苦。
    3. 永言无绝唱:尽管有些话语无法永存,但偶尔的灵感仍让人感动。
    4. 忽此惠希音:偶然间的美好音乐,象征着对生命的感悟与享受。
    5. 杨柳江湖晚:描绘出宁静的江湖景象,给人以淡淡的忧伤。
    6. 芙蓉岛屿深:岛屿的深处象征着内心的深邃与孤独。
    7. 何因会仙手:对美好相遇的探寻与感慨。
    8. 临水一披襟:在水边悠然自得,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学追求比作痛苦的穿凿,强调其艰难。
    •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内心情感。
  • 主题思想: 该诗探讨了文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柔情与思念,常与离别相联。
  • 江湖:代表自由与远方,传达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反映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 :常与灵动、柔情相联,表现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穿凿堪伤骨”中的“穿凿”意指:

    • A) 轻松
    • B) 费力
    • C) 无所谓
    • D) 享受
  2.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

    • A) 友谊
    • B) 离别
    • C) 财富
    • D) 战争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欢乐
    • C) 宁静
    • D) 焦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齐己的《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更强调内心的情感与追忆,而后者则展示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为细腻深邃,后者则是一种气势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长安病后作 瓜洲送朱万言 送内乡张主簿赴任 阊门书感 武宗挽歌词二首 其二 送徐五纶南行过吴 寄吴山净上人 寄陆隐君 途次怀归 暮春早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厅子军 宝盖头的字 范张鸡黍 面字旁的字 旬输月送 缆鱼 克字旁的字 包含贤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包含祗的词语有哪些 不可奈何 验电器 苏方 扼喉抚背 共饮一江水 颛门 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