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陆隐君

《寄陆隐君》

时间: 2025-05-02 13:23:30

诗句

相思迢递隔重城,鸟散阶前竹坞清。

定拟秋凉过南崦,长松石上听泉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30

原文展示:

寄陆隐君 顾非熊 〔唐代〕 相思迢递隔重城,鸟散阶前竹坞清。 定拟秋凉过南崦,长松石上听泉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长久的相思之情隔着重重城墙,鸟儿散去后,阶前的竹林显得格外清幽。我打算在秋凉时节去南边的山岭,坐在长松下的石头上聆听泉水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迢递:遥远的样子。
  • 重城:重重城墙,指距离遥远。
  • 竹坞:竹林环绕的地方。
  • 定拟:打算,计划。
  • 南崦:南边的山岭。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石上:石头上。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人在城市中感到孤独和思念,渴望在秋凉时节去南边的山岭,享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首句“相思迢递隔重城”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因重城之隔而感到相思之苦。第二句“鸟散阶前竹坞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与诗人的孤独和思念形成对比。后两句“定拟秋凉过南崦,长松石上听泉声”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希望通过亲近自然来缓解内心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思迢递隔重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因重重城墙的阻隔而感到相思之苦。
  2. “鸟散阶前竹坞清”:鸟儿散去后,阶前的竹林显得格外清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定拟秋凉过南崦”:诗人打算在秋凉时节去南边的山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4. “长松石上听泉声”:诗人想象自己坐在长松下的石头上聆听泉水的声音,展现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拟人:“鸟散阶前竹坞清”中的“鸟散”赋予鸟儿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相思迢递隔重城”与“长松石上听泉声”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城:象征着距离和阻隔。
  • 竹坞:象征着宁静和清幽。
  • 长松:象征着坚韧和长寿。
  • 泉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迢递”一词形容的是什么? A. 距离遥远 B. 时间长久 C. 心情沉重
  2. 诗人打算在什么时候去南边的山岭?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3. 诗中的“长松石上听泉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宁静 C. 悲伤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寄陆隐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顾非熊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词的深入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采芡 夏日对雨偶成寄韩仲文兄弟 难知 田人夜归 闵谗狡二章 月夜与兄公度纳凉闲行至御桥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幽径石 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 寄汶上 和道损喜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巴开头的成语 垂裳而治 素垩 斤字旁的字 雁字 言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大疮 不欺闇室 金刚座 干字旁的字 笼圈 竖心旁的字 当家立事 问开头的成语 光明大道 神机妙术 雕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