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6:46
《答郡中同僚贺雨》
苏轼 〔宋代〕
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
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鬼神亦知我,
老病入腰膂。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
重云凄已合,微润先流。
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
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
登城望麰麦,绿浪风舞。
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天地本无功,祈禳足数。
渡河不入境,岂若无蝗虎。
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这十年来一直干旱,饥荒和疫病遍及九州大地。
奇怪的是,穷困的地方往往遭遇灾难,年年都在祈求阳光和雨水。
虽说这不是为了我自己,但重重的祈求让我感到愧疚,古老的鬼神也会知道我的心意。
我年纪已大,身体也不如从前,何曾向人祈求过,这样的心意难道不被允许吗?
乌云凄凉地聚集,细雨先行流淌。
萧萧的雨声仍在,坐在这里听着,直到三更。
天亮时,官吏聚集,泥土满了靴子。
登上城楼远望稻麦,绿浪在风中舞动。
我为自己的贤友感到羞愧,他们的文章新颖而富有斗志。
你看这丰收的年头,风雨占了十五天。
天地本无功,祈求和祭祀也许只是数字问题。
渡河不入境,岂不是没有蝗虫的侵扰?
更何况要惩罚白鹅的做法,君子切勿采用这种下策。
这首诗通过对旱灾的回忆和对雨水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诗中既有个人的苦楚,也有对同僚的感激,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情感交织。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干旱的艰辛和雨水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天命和人事的思考。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意象的运用,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在艰难时期对社会和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词测试:
苏轼的《答郡中同僚贺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古鬼神”代表了什么?
答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答郡中同僚贺雨》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