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时间: 2025-05-10 07:38:51

诗句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8:51

原文展示: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作者: 陈陶 〔唐代〕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

白话文翻译:

仿佛这三株刺桐树在世间生长,风光旖旎的赤城显得悠闲自在。没有机会点燃蜡烛欣赏这奇特的树木,长久以来只与刘公一起醉卧在玉山之上。海曲的春天深处,满城的霞光,越地的人们多种刺桐花。可怜的是虎竹西楼的颜色,锦帐里三千阿母的家中。石氏的金园没有这样的艳丽,南都老赋中缺乏灵气的材料。只是因为赤帝宫中栽种的树木,丹凤新近衔来世间。小巧的红花夹在通衢之中,晴日的熏风中笑着迎接越地的女子。只是这红芳无法移植,刺桐树如屏障般环绕着中都。不胜攀折,只能惆怅年华,红树向南望去,已见到海的边际。故国的春风已经归去,何人能把一枝花寄托于此。赤帝常听闻海上的游乐,三千幢盖环绕着炎州。如今的树木似乎离宫的颜色,红翠斜倚在十二楼。

注释:

  • 赤城:指的是泉州,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春天的景色特别美丽。
  • 秉烛:点燃蜡烛,意指在夜晚欣赏美景。
  • 刘公:指的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常和酒有关的诗句。
  • 赤帝:指的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常被联系到与春天、花木等自然景色有关。
  • 丹凤: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寓意吉祥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写风景和咏物诗,作品多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陶在泉州任职期间,诗人受到刺桐花的美丽和故国春风的触动,写下这首诗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刺桐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仿佛三株植世间”来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到美丽的泉州,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中提到的“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展示了生活的富丽与温馨。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逐渐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尤其是“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一句,情感愈加深沉,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绪。整首诗通过对刺桐花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最后以对故乡的呼唤结束,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具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仿佛三株植世间:形象地描绘了刺桐树的生长形态,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2. 风光满地赤城闲:展示了赤城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3. 无因秉烛看奇树: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然而无法在夜晚欣赏。
  4. 长伴刘公醉玉山:提及与刘禹锡的友情,表现出诗人对美酒与友谊的珍惜。
  5. 海曲春深满郡霞: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霞光满布,象征着美好的景象。
  6. 越人多种刺桐花:展示了越地人们对于刺桐花的喜爱与种植。
  7. 可怜虎竹西楼色:感叹虎竹楼的色彩,映衬出对美的追求。
  8. 锦帐三千阿母家:描绘了温馨的家居生活,反映出人间的繁华。
  9. 石氏金园无此艳:表达了对美色的向往,感叹石氏金园内的花卉不及刺桐。
  10. 南都旧赋乏灵材:感慨南都的诗文创作缺乏灵感与新鲜感。
  11. 只因赤帝宫中树:提及神话故事,暗示刺桐花的神圣性。
  12. 丹凤新衔出世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从神话中降临人间。
  13. 猗猗小艳夹通衢:描写刺桐花的娇艳,点缀在街道两旁。
  14. 晴日熏风笑越姝:描绘出春日的暖风,恰似越地的女子在笑。
  15. 只是红芳移不得:表达了对红花的眷恋,无法移植他处。
  16. 刺桐屏障满中都:刺桐树如屏障一般,环绕着城市,显得生机盎然。
  17. 不胜攀折怅年华: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难以攀折这美好的瞬间。
  18. 红树南看见海涯:红树朝南望去,似乎看到了海的尽头。
  19. 故国春风归去尽:故乡的春天已经远去,无法再回。
  20. 何人堪寄一枝花:疑问谁能寄托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21. 赤帝常闻海上游:提到赤帝与海上游子,强调了与故乡的联系。
  22. 三千幢盖拥炎州:描绘出炎州的繁华景象,反映出诗人的思乡情结。
  23. 今来树似离宫色:如今的刺桐树似乎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
  24. 红翠斜欹十二楼:描绘了红绿交错的美景,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刺桐花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诗意。
  • 拟人:通过“笑越姝”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工整对仗,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刺桐花的细腻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刺桐花:象征美丽、青春与短暂的生命。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故乡的温暖。
  • 刘公:象征着友谊与醉意,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帝”是指谁?

    • A. 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 B. 一位历史人物
    • C. 诗人自己
    • D. 其他
  2.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 A. 秋天的景色
    • B. 春天的景色
    • C. 夏天的景色
    • D. 冬天的景色
  3. “何人堪寄一枝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友谊的珍惜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1.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情的珍惜,但更侧重于人的孤独感。
  2.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离愁,情感同样细腻但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三姝媚(樱桃) 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 绮罗香(红叶) 绮罗香(秋思) 高阳台(陈君衡游未还,周公谨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 八六子·扫芳林 庆宫春(水仙花) 水龙吟(白莲) 水龙吟(海棠) 摸鱼儿(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齿字旁的字 轩较 三框儿的字 本枝百世 包含睹的成语 大衍之数 齐字旁的字 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集通铁路 黹字旁的字 箪食壶浆 圣人忘情 广结尾的成语 松皮脯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笼巾 钧天之乐 牵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