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7:05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作者:苏轼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
万顷穿银海,千寻渡玉峰。
従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
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
桥声春市散,塔影暮淮平。
不用残灯火,船窗夜自明。
全诗翻译
在清澈的淮水上,雪花纷飞,长堤如同蜿蜒的雪龙。
冰崖上雪落,似乎发出屐齿的声音,风中树叶飞舞,像乱披的毛皮。
万顷银色海洋,千寻玉峰横渡其间。
从前的修月者,早已合在广寒宫中。
眉头紧锁,心中有些怨恨,写下的句子也不妨清淡。
霁雾散去,寒谷露出,饥饿的乌鸦在雪城中飞舞。
桥上的声音如春市般散去,塔影在夕阳下映照淮水平静。
不需要残灯火,船窗的夜色自会明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正月初一,正值冬季,苏轼在雪中游历淮水,感受到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才华。首联“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淮水与长堤融入雪的意境,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冬日画卷。接着,诗人用“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传达了寒冷的氛围与风中的动感,饱含着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中间两联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従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饱含着人生的无奈和思索。而最后两联则展现了晚霞与夜色的宁静,诗人在此刻得到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超然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雪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与艰难,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长堤转雪龙”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A. 雪中的长堤
B. 雪中的龙
C. 雪与水的结合
D. 以上皆是
“従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中提到的“修月手”指的是哪个典故?
A. 诗人
B. 嫦娥
C. 月亮
D. 广寒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