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4:56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蚕虫快要老去,麦子也开始泛黄,前山后山在雨中波涛起伏。农夫停下了农活,女人放下了筐子,而白衣的仙人在高堂之上恬静自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苏轼在游览天竺灵感观音院时,因天气的影响而感受到农田的艰辛与自然的宁静。诗人在此时此地,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中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农民的辛劳与高人超然的境界。诗的开头以“蚕欲老,麦半黄”描绘了农田的景象,展现了夏季的农忙与丰收的希望,却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农夫和女农的劳作都因雨而停,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白衣仙人在高堂”则引入了超然的意象,诗人通过对比农民的繁忙与白衣仙人的闲适,表现了人间与天界的差距,暗示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整体上,诗歌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白衣仙人”最可能指的是哪个宗教人物?
A. 孔子
B. 观音菩萨
C. 老子
D. 释迦牟尼
“蚕欲老,麦半黄”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季节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辍耒”指的是什么行为?
A. 开始耕作
B. 停止耕作
C. 收获粮食
D. 传授农技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