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9:20
碧玉眼睛云母翅,
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
岂是殷勤为蓼丛。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蜻蜓的形象:它的眼睛如同碧玉般明亮,翅膀如同云母般轻薄,身形比粉蝶还要轻盈,比蜜蜂还要瘦弱。蜻蜓静坐在水边,迎接着波光的轻拂,难道它的热情只是为了那蓼草丛吗?
韩偓(约768年-约824年),字彦古,号山农,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细腻的情感,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受。
《蜻蜓》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发展的高峰期,社会文化繁荣,诗人们常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韩偓的《蜻蜓》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蜻蜓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美丽。诗中用“碧玉眼睛”和“云母翅”来形容蜻蜓的眼睛与翅膀,既突出了它的光彩照人,又体现了其轻盈的特性。这种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只蜻蜓轻巧的飞舞,感受到它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辉。
在第二句中,诗人通过比较,将蜻蜓与粉蝶和蜂进行对比,强调了蜻蜓的独特之处,渲染了它的纤细与敏捷。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蜻蜓的生活状态,它在水边静静地坐着,迎接着波光的轻拂,这种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
最后一句“岂是殷勤为蓼丛”则引发了对蜻蜓行为的思考,似乎在质疑蜻蜓的热情是否真正出于对蓼草的喜爱,暗含了对自然生存状态的哲理性思考。整首诗通过蜻蜓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细致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蜻蜓的美丽与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同时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深刻联系。
诗中“碧玉眼睛”是用来形容什么?
蜻蜓在水边的状态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