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劝学诗 其一

《劝学诗 其一》

时间: 2025-05-06 01:58:53

诗句

我宁甘其拙,人自逞其巧。

巧为世所争,拙乃身之宝。

恂恂里巷间,朴讷亦自好。

神凝志不纷,性天常自保。

大木枝曲拳,斤斧弗来扰。

七窃凿甫成,混沌已就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8:53

原文展示

劝学诗 其一
作者:边中宝 〔清代〕

我宁甘其拙,人自逞其巧。
巧为世所争,拙乃身之宝。
恂恂里巷间,朴讷亦自好。
神凝志不纷,性天常自保。
大木枝曲拳,斤斧弗来扰。
七窃凿甫成,混沌已就槁。

白话文翻译

我宁愿甘愿显得笨拙,而人们却自以为聪明。
聪明是世人所争抢的,而笨拙却是我自己的宝贵财富。
在幽静的小巷中,质朴和迟钝也自有其可爱之处。
心神凝聚而不纷乱,天性自然会得以保全。
大树的枝干虽曲折,斧头也无法对其造成困扰。
经过七次凿刻,混沌的木材终于成形。

注释

  • :笨拙、简单。
  • :聪明、巧妙。
  • 恂恂:形容安静、温和的样子。
  • 朴讷:朴实而迟钝。
  • 神凝志不纷:心神专注而不分散。
  • 性天常自保:人的天性自然能保护自己。
  • 大木:比喻根基深厚的事物。
  • 斤斧:指工具,象征外界的干扰。
  • 七窃:指经过多次雕刻。

典故解析

“七窃凿甫成”是指经过多次的努力和刻意雕琢,才得以成形。这个过程象征着学习和成长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中宝(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崇尚儒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德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思想激荡的时期。诗人以“劝学”为题,体现了对学习的重要性与对外在竞争的反思,强调内心的修养与真实的自我价值。

诗歌鉴赏

《劝学诗 其一》通过对“巧”与“拙”的对比,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以“我宁甘其拙,人自逞其巧”开篇,直接对立了世俗的聪明与个人的笨拙,显示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巧妙的手段虽然在世上受到推崇,但诗人却认为笨拙才是内心的财富,这种境界反映了诗人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安静、质朴的环境,强调“神凝志不纷”的内心状态,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大木枝曲拳,斤斧弗来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坚定和从容。大木的曲折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不易,而斧头的无能为力则暗示外在环境对内心的影响有限。

整首诗不仅是对学习的劝勉,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它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俗中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真实与朴素。诗的最后以“七窃凿甫成”收尾,意味深长,象征着经过反复的努力与坚持,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宁甘其拙,人自逞其巧:我宁愿显得笨拙,而其他人却自以为聪明。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巧妙的质疑。
  • 巧为世所争,拙乃身之宝:聪明是世人所追求的,而笨拙却是我内心的财富。强调内心的价值。
  • 恂恂里巷间,朴讷亦自好:在安静的巷子里,质朴和迟钝也有其值得喜爱的地方,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 神凝志不纷,性天常自保:心神专注而不分散,人的本性自然会得到保护,强调内心的稳定。
  • 大木枝曲拳,斤斧弗来扰:大树虽有曲折的枝干,仍不受外界干扰,表现出内心的坚韧。
  • 七窃凿甫成,混沌已就槁:经过多次雕刻,混沌的木材终于成形,象征着努力与坚持的成果。

修辞手法

  • 对比:巧与拙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价值观的思考。
  • 意象:大木、斧头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复杂和内心的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真实与坚韧,反对外在的虚浮与伪装。诗人通过对学习的劝勉,传达出一种追求自我修养与真实的价值观。

意象分析

  • :象征真实与内心的财富。
  • :代表世俗的聪明与竞争。
  • 恂恂里巷:表现安静的环境,象征内心的宁静。
  • 大木:象征坚韧和根基。
  • 斤斧:象征外界的干扰与影响。
  • 七窃:象征努力与坚持的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宁甘其拙”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世俗的迎合
    B. 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C. 对聪明的追求

  2. “神凝志不纷”中的“神”指的是什么? A. 精神
    B. 神灵
    C. 外界的干扰

  3. “七窃凿甫成”中的“七窃”意味着什么? A. 多次尝试
    B. 一次成功
    C. 失败的经历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颜真卿
  • 《读书》——郑燮

诗词对比

边中宝的《劝学诗 其一》与颜真卿的《劝学》在主题上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边中宝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真实,而颜真卿则强调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两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边中宝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聂山人暂还滁州 山园遣兴 庚戌立夏秋声真人阶前木香盛开刘叔敬提举共赏有诗别后想像二绝呈木香主人 其二 从驻跸峰移向阳二首 其二 宿云卧轩 其三 与诸友游杨氏池上呼王隐居小饮晚登书台 其二 高士谦墨竹 其一 雨竹 游石瓮寺路险而返 贞女陈若瑛未嫁死节 奉和留守太尉赐燕玉津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故重迁 鼎字旁的字 舍本事末 聿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包字头的字 舟字旁的字 地久天长 可否 乡巴佬 文卷 秀才造反,一世无成 包含伽的词语有哪些 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鱼县鸟窜 宛转悠扬 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