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草亭作

《过草亭作》

时间: 2025-05-05 07:20:11

诗句

屈曲草亭入,萧疏远市哗。

画栏斜抱石,翠幌薄笼纱。

境僻蜗黏壁,林香蜂报衙。

此间尘事少,一卷诵楞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0:11

原文展示:

过草亭作
金至元 〔清代〕

屈曲草亭入,萧疏远市哗。
画栏斜抱石,翠幌薄笼纱。
境僻蜗黏壁,林香蜂报衙。
此间尘事少,一卷诵楞伽。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草亭,亭子曲折地通入,周围的环境显得非常清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画栏斜倚在石头上,绿纱轻轻笼罩。这里的环境偏僻,像蜗牛一样贴着墙壁,树林的香气中,蜜蜂似乎在向衙门报信。在这个地方,世俗的琐事很少,手中一卷《楞伽经》正安静地诵读。

注释:

  • 屈曲:弯曲的样子,形容小路的曲折。
  • 草亭:用草搭建的亭子,指一种简易的休息场所。
  • 萧疏:形容环境清幽、空旷。
  • 画栏:用以装饰的栏杆,带有画工的栏杆。
  • 翠幌:绿色的帷幔,形容亭子的装饰。
  • 蜗黏壁:蜗牛爬在墙壁上,形容环境的偏僻静谧。
  • 林香:树林中散发的香气。
  • 蜂报衙:蜜蜂飞翔,像是在向官府报告,形象生动。
  • 尘事:世俗的琐事。
  • 楞伽:指《楞伽经》,佛教经典之一,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至元,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过草亭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情绪的多元化,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寄托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草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诗人以“屈曲草亭入”开篇,首先呈现出一幅幽静的图景,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空间。接着,诗人用“萧疏远市哗”强调环境的清幽,远离尘世的喧闹。随着诗句的推进,画栏和翠幌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幽静优雅的氛围。

“境僻蜗黏壁”,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表现出此处环境的偏僻与安静,仿佛让人回归到一种原始的、简单的生活状态。而“林香蜂报衙”的画面则增添了一丝生动,蜜蜂在林间飞舞,似乎在为这份宁静作证。

最后一句中“此间尘事少,一卷诵楞伽”,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沉浸于佛教经典的诵读,远离尘世的烦恼,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归属。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清新、淡泊的自然情怀,充满了隐逸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屈曲草亭入:形象地描绘了通往草亭的小路,路途的弯曲引导着人们走进这片静谧之地。
  2. 萧疏远市哗:远离城市的喧闹,表现出草亭周围的宁静与幽远。
  3. 画栏斜抱石:描绘草亭的装饰,带有艺术感的栏杆依附在石头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 翠幌薄笼纱:用绿纱轻轻笼罩,增添了亭子的柔美,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
  5. 境僻蜗黏壁:形容环境偏僻,静谧得如同蜗牛紧贴墙壁,强调了远离尘嚣的静谧。
  6. 林香蜂报衙:在幽静的环境中,树林的香气弥漫,蜜蜂的飞舞仿佛在为这里的宁静送信。
  7. 此间尘事少,一卷诵楞伽:表明在这里世俗的琐事很少,诗人专注于诵读佛教经典,体现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蜗黏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环境的幽静。
  • 拟人:蜜蜂“报衙”赋予了自然界生物以人的行为,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画栏斜抱石,翠幌薄笼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宁静”这一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体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亭:象征隐逸生活,逃避尘世的喧嚣。
  • 萧疏:象征清幽的环境,心灵的宁静。
  • 画栏翠幌:象征生活的雅致与美好。
  • 林香:象征自然的芬芳,心灵的愉悦。
  • 楞伽经:象征内心的修行与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草亭”是什么样的环境?

    • A. 喧闹的市场
    • B. 幽静的休息场所
    • C. 热闹的城市广场
  2. 诗人用什么来象征内心的宁静?

    • A. 蜜蜂
    • B. 一卷《楞伽经》
    • C. 画栏
  3. “此间尘事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世俗琐事的厌倦
    • B.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 C. 对社交活动的热衷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过草亭作》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山水之美,而金至元则注重于草亭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怀。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传达出一种孤寂与静谧,而金至元的草亭则更显生动与生活的气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侯 其一 漫兴 其四 遣兴 其四 素梅 四六 送黄叔源之甘肃州尹 种茄 山中杂兴 其八 新店道中 其二 山中杂兴 十二 答王聘君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对床夜雨 开山之祖 屮字旁的字 和和睦睦 草头天子 包含棕的词语有哪些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毋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哀茕 武担 三尸五鬼 包含惺的词语有哪些 娆败 单人旁的字 枯偃 飠字旁的字 包含船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