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4:22
水龙吟 咏绣毯花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洞天云海沈沈,琼扉小辟银毬坠。乱抛下界,细黏枝上,轻飏斜缀。
刀剪无声,裁缝灭迹,粉搓雪腻。笑墙头柳絮,成团打块,学娇样,终难似。
谁把一规圆月,破工夫玲珑划碎。玉栏干外,映来一色,亭亭常在。
绝代璚姿,明妆自好,胭脂都退。被佳人折下,红尖戏蹴,向秋千背。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绣毯上的花卉图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感慨。开头提到“洞天云海沈沈”,描绘出一种幽深的环境;接着描写花的绣制过程,刀剪无声,暗示技艺之细腻;最后提到佳人之间的嬉戏,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5-1711),字梦得,号白雨,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他的作品以细腻、优雅著称,常常描写自然、人生与情感。
创作背景:
在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手工艺品,特别是绣品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欣赏。陈维崧通过《水龙吟》表达了对绣毯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工艺美术的重视。
《水龙吟 咏绣毯花》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技艺的结合,通过对绣毯花的细致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的赞叹,也在其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洞天云海沈沈”,既为整首诗设定了一个梦幻的背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幽静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来的细节描写,如“刀剪无声,裁缝灭迹”,展示了绣制过程中的细腻与匠心,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默默无闻的艺术创造。
诗中的“绝代璚姿”与“明妆自好”更是将绣花的美丽与女子的娇美相结合,表露出一种对美丽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尤其是最后一句“被佳人折下,红尖戏蹴,向秋千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佳人与绣花之间的亲密关系,既有趣味,又富含情感,令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绣毯花的美丽,反映了对自然与人造美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同时也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美的消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龙吟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刀剪无声”主要指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绣制过程的细腻
C) 自然的声音
D) 时间的流逝
“绝代璚姿”的意思是?
A) 绝世的美丽
B) 绝望的姿态
C) 绝对的力量
D) 绝对的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水龙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但风格上,李清照更偏向于细腻的抒情,而陈维崧则带有更清新的自然气息。
以上内容为对《水龙吟 咏绣毯花》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