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3:03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胡雁在鸣叫,离开燕山,昨夜发足飞翔,越过山关。衔着芦苇枝,南飞在天地之间,成群结队地往返飞翔。身在烟波中寄居在湘江和吴地,忍受着霜雪的侵袭,羽毛已然枯萎。害怕遇到猎人惊慌地呼叫,听到弦声虚空中落下,令人感到可叹。你为何还要射箭呢?
诗中提到的“燕山”是指北方的名山,常为古人所吟咏,象征着家乡和思乡之情。此外,雁的南飞是自然界的常态,也暗示着生命的迁徙与旅程。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歌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法则的思考。
《鸣雁行》通过描写南飞的雁群,展示了李白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归属感的思索。诗中胡雁的鸣叫声引发了对家乡的怀念,雁群的南飞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们生活状态的象征。李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群在飞翔中遇到的危险,表现出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对猎人威胁的恐惧,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
李白在诗中对比了南飞的雁与他自己在湘江和吴地的客居生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诗的最后提出的“君更弹射何为乎?”更是对人生困境的反思,暗示着对命运的无力感。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由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由的追求,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李白通过雁的南飞,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法则的理解。
诗词测试:
“胡雁鸣”中的“胡”字指的是哪种雁?
诗中提到的“燕山”象征什么?
“畏逢矰缴”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