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3:23
门前秋水可扬舲,有意西寻白下亭。
只欲往来相邂逅,却嫌招唤苦丁宁。
在门前的秋水中,船只可以轻松地扬帆而行,我心中有意向西边去寻找白下亭。
只想在途中与旧友不期而遇,却又觉得招呼他人会让人感到苦恼。
“白下亭”可能与当时的文化名胜有关,常作为文人雅士聚会之地。王安石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社交的矛盾心理。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其改革思想和文学成就著称,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风清新,关注社会现实,常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和叔招不往》创作于王安石与友人分别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在友谊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
《和叔招不往》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门前秋水可扬舲”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秋水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这一意象不仅展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着,诗人提出“有意西寻白下亭”,表达出自己想要去往白下亭的愿望,白下亭作为一个聚会的场所,象征着友谊和人际交往。在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友人的渴望与思念,想要在旅途中与友人相遇,然而却又因“却嫌招唤苦丁宁”而感到犹豫,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寄托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反省,展现了他在友情与个人内心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既有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思,展现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诗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白下亭”象征什么?
诗人对社交的态度是?
“门前秋水可扬舲”中的“扬舲”指的是什么?
答案: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但王安石的作品更具思考性和哲理性,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豪情与浪漫。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