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4:54
揖仙阁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结阁揖仙子,疏塘临隐扉。
水花红四出,山竹翠相围。
云度疑軿下,凫惊恐舄飞。
蜀姜宁可恃,投钓此忘归。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仙境般的场景:我在阁楼上向仙女致礼,疏朗的池塘旁边有一扇隐秘的门。水花在四周飞溅,周围的山竹苍翠环绕。云彩疑似从船下经过,野鸭惊慌地飞起。我宁愿依靠蜀姜的美味,也忘记了归家的时光,尽情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致力于政治改革,推行变法,强调实用主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揖仙阁》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王安石进行政治改革的关键时期。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压力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这首《揖仙阁》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仙境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阁楼、疏塘、隐扉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作者通过“结阁揖仙子”,不仅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尊敬,还暗示了自己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景象则通过描写水花的四溅和翠绿的山竹,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云朵在小船下方游荡,野鸭因惊慌而飞起,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与活力。
最后两句则是一个转折,诗人表明自己宁愿依赖蜀姜的美味,也要在此地投钓忘归,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对悠闲自在的向往。这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结阁揖仙子”中的“揖”是什么意思?
A. 祝福
B. 行礼
C. 观看
D. 离开
填空题:诗中的“疏塘临隐扉”描绘了一个____的环境。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蜀姜是指一个地方的特产。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揖仙阁》相比,李白的《庐山谣》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自由,风格更为豪放。而王安石则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思索的深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