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5:41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中午吃着清淡的饭菜,晚上炉子里却没有炭火。
日子寥寥无几,风吹得帘子摇动。
你告诉我不要厌恶这样的生活,何必向你叹息呢?
在外漂泊多年,尘土满身,没有妻子帮助做饭。
寒暄聊慰白发老人,我的弟弟刚刚成年。
岁月又一次缓缓过去,我想见淮湖的宽广。
古人一日的养活,不以三公的地位来交换。
田园在努力耕作,我也想回去锄田浇灌。
走吧,子弟确实如此,光阴不宜轻易玩乐。
背着米袋的力气还足够,难道没有读书的伴侣?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苏人,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了许多社会改革。其诗歌风格清新而质朴,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及个人经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在任职期间,正值其政治生涯中的奋斗阶段,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淡而艰辛的生活场景,反映出作者在政治生涯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苦。诗的开头以“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直白地揭示了生活的困顿,令人心生怜惜。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将个人的处境与古人的理想生活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他对理想归田生活的追求与渴望。王安石在诗中提到“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突出了一种价值观:人应当珍惜简单的生活,而非追逐权利与财富。
最后,诗的结尾强调了光阴的宝贵,告诫年轻朋友应当珍惜学习的时光,不应沉迷于玩乐。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王安石对个人奋斗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和人情味的意境,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简朴生活的价值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鼓励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古人一日养”主要强调了什么?
A. 财富的重要性
B. 简单生活的价值
C. 家庭的温暖
诗的结尾劝告年轻人应当:
A. 玩乐
B. 珍惜时光
C. 追求荣华富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