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2:41
黄雀死弹丸,厥罪在啄粟。
翠鹄不近人,何为亦穷辱。
材为世所利,高下同僵仆。
能逃天地间,蠛蠓无不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存的困境和无奈。黄雀因小小的弹丸而死,罪在于啄食庄稼的行为。翠色的鸿雁不接近人群,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它同样遭受屈辱。才华被世人所利用,地位高低皆如同死去的木偶。能够逃离天地间的,连微小的虫子也都不算缺少生存的价值。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著称,推行“新法”,旨在振兴国家经济和政治。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作品中常常反映他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杂咏八首》是王安石在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此时的王安石经历了多次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遇,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和社会不公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黄雀和翠鹄的描写,表达了王安石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黄雀因小利而死,象征那些因小而失去大的人生教训;而翠鹄虽然高洁,却也遭受了屈辱,反映出即便是高尚的存在也难以逃脱世俗的目光与压力。诗中提到“材为世所利”,指出个人的才华被社会利用,反映了王安石对个人价值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整首诗在感叹人生命运的同时,也在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示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全诗通过对黄雀与翠鹄的对比,探讨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表现出对生存状态的无奈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黄雀因何而死?
A. 遭受猎捕
B. 因弹丸
C. 因饥饿
D. 因疾病
翠鹄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而不屈
C. 无奈
D. 社会的成功
“材为世所利”中的“材”指什么?
A. 材料
B. 才能
C. 材质
D.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