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4:24
探芳信(和草窗西湖春感词)
作者: 仇远 〔宋代〕
坐清昼。记步幄行春,短亭呼酒。怅湔裙香远,波痕尚依旧。赤阑桥下桃花观,寒勒花枝瘦。转回廊古瓦生松,暗泉鸣甃。山雨夜来骤。便绿涨平堤,云横远岫。细认沙头,还见有落红否。杨花自趁东风去,空白鸳鸯首。劝游人莫把骄骢系柳。
在清澈的白昼中,我漫步于春天的帐篷下,短亭里呼酒畅谈。感叹裙裾的香气远去,水波的痕迹依旧存在。在赤阑桥下观看桃花,寒风中花枝显得瘦弱。转身经过走廊,古老的瓦上长出松树,暗泉在石缝中潺潺流淌。山雨在夜间骤然降临,绿水涨满了平堤,云彩横亘在遥远的山岫上。仔细观察沙滩,是否还能见到落红的痕迹?杨花随东风飘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鸳鸯首。劝告游人不要把骄傲的马系在柳树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花观”与古代桃花源的意象相呼应,象征着隐逸与闲适的生活;而“白鸳鸯首”则传达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失落。
作者介绍: 仇远,字景深,号落霞,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探芳信》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春日的西湖边游玩,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写下这首充满生机与感伤的诗。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惆怅。
《探芳信》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西湖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坐清昼”,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后描述在春日帐篷下的悠闲时光,既有饮酒作乐的欢愉,也有对裙香远去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赤阑桥下桃花观”描绘了春天的花卉景象,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而“山雨夜来骤”则通过突如其来的雨水,带来一种紧张感,暗示着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的变幻。最后,诗人以“劝游人莫把骄骢系柳”结束,似乎在劝诫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被眼前的美好所束缚。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融合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游览中感受到的欢愉与惆怅交织,强调了珍惜当下的生活哲理。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桃花的娇艳与杨花的飘零形成鲜明对比,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测试:
《探芳信》是谁写的?
“坐清昼”中的“清昼”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这些作品在春天的主题上各有侧重,或赞美自然的美好,或反映社会的忧虑,展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对春天的不同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