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55
探芳信
花事正盛,懒不出游,
风雨无时,渐成零落。
遣芳昼。便小鼎焚香,
深杯注酒。甚中年才过,
心情便非旧。
寻春欲赋燕台句,
不柰东阳瘦。
任明朝暗绿侵帷,
坠红飘甃。
晴雨变何骤。
看泪涨荒波,
恨迷烟岫。
燕燕知时,
能知废兴否。
极天歌吹连烽火,
万事堪摇首。
倚风前,
独数隋堤剩柳。
花儿正盛开,我却懒得出游,
风雨无常,花朵渐渐凋零。
白天送走花香,我点燃小鼎香,
倒入深杯美酒。中年才刚过,
心情已不再如往昔。
我想寻春赋诗于燕台,
却只感到东阳愈加瘦弱。
任凭明朝的暗绿侵入帷幕,
红花坠落,飘散在石甃上。
晴雨变化何其迅速,
看着泪水涨起荒波,
心中怨恨迷失在烟岫中。
燕子知道时节,
能知兴亡的更迭吗?
歌声与烽火相连,
万事让我只能摇头叹息。
倚风而立,
独自数着隋堤的残柳。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其诗风常见抒情与写景相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及对自然的深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值花事盛开时期,诗人面临中年的反思,感叹时光流逝,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社交活动减少,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日的怀念交织成诗。
《探芳信》以春天的花事为背景,描绘出诗人面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与感伤。首句“花事正盛,懒不出游”便道出一种懒散与惆怅的心情,诗人虽然身处花海,却因内心的疲惫与失落而不愿外出。接着“风雨无时,渐成零落”,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诗中的“遣芳昼”与“小鼎焚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但随之而来的“中年才过,心情便非旧”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青春的怀念。此后,诗人试图通过“寻春欲赋燕台句”来寻找灵感,但却发现东阳的春光已然衰退,心境如花落般无奈。
在后面的描述中,诗人用“晴雨变何骤”表现了生活的无常,情感的波动,如同“泪涨荒波”。而“极天歌吹连烽火,万事堪摇首”则展现出对世事纷扰的感慨,诗人无奈地面对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起伏。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生活、时光、自然的复杂情感,表现了在繁华背后深藏的孤独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中“燕燕知时”不仅赋予燕子以人性化的特质,还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共鸣。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花事为引子,通过对花开花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事正盛”是指什么?
A. 花开最美的时期
B. 花已经凋零
C. 诗人不想看花
D. 花香飘散
诗人对中年有什么感受?
A. 满足
B. 无奈
C. 愉悦
D. 忧伤
“燕燕知时”中的“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酒
D. 一种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汪东的《探芳信》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出国家的动乱和个人的忧愁。两者在意象上均涉及春天,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