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天目山二首

《天目山二首》

时间: 2025-07-27 23:58:00

诗句

山势来不住,卓斧向天横。

瀑流悬日色,石罅灌松声。

跳壁藤偏健,学钟鸟渐灵。

生机函化佛,何处得无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8:00

原文展示

天目山二首
作者: 吴之英

山势来不住,卓斧向天横。
瀑流悬日色,石罅灌松声。
跳壁藤偏健,学钟鸟渐灵。
生机函化佛,何处得无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目山的壮丽景象。山势雄伟,仿佛无法停止地向上延展,像是被斧子斜劈而成。瀑布在阳光下飞泻而下,石缝间松树的声音如同泉水流淌。藤蔓在悬崖上顽强生长,鸟儿在此栖息,逐渐变得灵动而聪慧。生机在这里汇聚,仿佛是佛法的化身,何处才真正没有生的存在呢?

注释

  • 山势来不住:山的形势不断延展,表现出其雄伟与气势。
  • 卓斧向天横:形象地描绘山峰高耸,像是被利斧削平,横向突起。
  • 瀑流悬日色: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闪耀出灿烂的光辉。
  • 石罅灌松声:石缝中流淌的水声和松树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 跳壁藤偏健:藤蔓在悬崖上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
  • 学钟鸟渐灵:鸟儿在山中栖息,逐渐变得灵动而聪慧。
  • 生机函化佛:生机似乎蕴含着佛性,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 何处得无生:问道何处可以找到没有生命的地方,暗示了生命的普遍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之英,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其创作主要受传统诗词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自然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之英游览天目山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天目山以其奇特的山势和丰富的植被而闻名,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天目山二首》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索。诗人通过对山、瀑、松、藤、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天目山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开篇用“山势来不住,卓斧向天横”两句,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耸与大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瀑布如银河一般飞流直下,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光辉,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象。

在描写松树与藤蔓时,诗人将生命的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藤蔓在悬崖上顽强生长,鸟儿在此栖息逐渐灵动,展现出自然界中生命的相互依存和和谐共生。最后,诗人引入哲学思考,生机与佛法的结合,提出“何处得无生”的问题,揭示了生命的普遍性与永恒性。这种从自然景观到哲理思考的转变,体现了吴之英在诗歌创作中的深刻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势来不住:表现出天目山的雄伟,给人以震撼。
  2. 卓斧向天横: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营造出一种力量感。
  3. 瀑流悬日色:描绘了瀑布的壮观与阳光的辉映,形成鲜明的对比。
  4. 石罅灌松声: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5. 跳壁藤偏健:藤蔓在险峻的环境中依然生长,表达生命的韧性。
  6. 学钟鸟渐灵:鸟儿在此处栖息,象征着智慧与灵动。
  7. 生机函化佛:将自然与佛理结合,暗示自然界的灵性。
  8. 何处得无生:哲学性地探讨生命的存在,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势比作被斧削,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藤蔓与鸟儿被赋予灵性,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目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与思考,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最后引发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雄伟与坚韧,代表大自然的力量。
  • 瀑布:象征着生命的奔放与不息,展现动态之美。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代表生命的顽强。
  • 藤蔓: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适应力。
  • 鸟儿:象征着智慧与灵动,代表自然界的生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吴之英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跳壁藤偏健”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藤蔓的脆弱
    • B. 藤蔓的顽强生命力
    • C. 藤蔓的美丽
    • D. 藤蔓的生长速度
  3. 诗中“何处得无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 生命无处不在
    • B. 生命是脆弱的
    • C. 生命可以被忽视
    • D. 生命是孤独的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感慨,重点在于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情感反应。
  • 《望庐山瀑布》:强调瀑布的壮丽和力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意象上与《天目山二首》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作者:李白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 作者:杜甫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天目山二首》的全方位理解与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相思·风凄凄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 送浮屠宗立东游二首 好事近(董令升生日)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 其一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 题璋老清閟轩 送无为宰赵涣冰仲 宴桃源(乌江路中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结草之固 龙字旁的字 妖妖娆娆 静好 浮龙 苏复 包含佯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蠕的词语有哪些 中原麟凤 言字旁的字 作嫁衣裳 发原 舟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怡然自乐 云飞烟灭 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