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49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吟唱啸叫而缓步前行。
手持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轻便,谁还怕什么呢?
任凭那细雨烟雾随意飘洒在身上。
微微的春风吹醒了我的酒意,虽然有些冷,山头斜照的阳光却在迎接我。
回首过去的萧瑟之处,归去时,那里再也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情绪颇为复杂,作品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在一次出行中遇到雨天,同行者都感到狼狈,而他却感到乐观。通过此词,苏轼表达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和对自然的从容应对。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乐观情怀的词作。苏轼以“莫听穿林打叶声”开篇,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他对外界环境的淡然态度。雨声在自然中是常见的,但它的影响却不能阻止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接下来,他提到“竹杖芒鞋轻胜马”,通过对比,强调了简朴生活的自在与洒脱,反映出他对物质的淡泊。这种轻松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更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无论风雨如何,自己都能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在这里,“一蓑烟雨”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象征,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精神。
后面的描写中,春风的轻拂和阳光的照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总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日子。最后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将主题升华到一种境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词表达了面对自然与生活挑战的从容态度,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安宁与乐观才是人生的真谛。
“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的意思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竹杖和芒鞋象征着什么?
整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