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50
南歌子·游赏
作者: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这首词描绘了游玩中的美好情景。山与歌声相映,波光与醉眼交融,游人们聚集在高楼之上,不羡慕古扬州的竹西歌声。菰米和黍米相连,琼浆玉液在船上倒映。是谁家在唱水调歌头,歌声在碧山间回荡,晚云也为之停留。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兼具哲理和感情。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苏轼游玩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繁华生活的感慨。
这首《南歌子·游赏》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游赏的乐趣。开篇以“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引入,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透出一种醉意,似乎在说,游人醉于美景中。接着提到“游人都上十三楼”,让人感受到游赏的热闹与繁华。苏轼并不羡慕古扬州的竹西歌声,反而在此时此刻享受此地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洒脱的心态。诗中提到的“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通过细致的食物描绘,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似乎在邀约读者共享这份美好。
最后一句“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更为整首词增添了一种悠远的意境,音乐的回响与晚云的静谧交织在一起,留下了一种惆怅而又宁静的余韵。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当下的珍惜,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以及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十三楼”象征什么?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表达了什么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南歌子·游赏》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涉及自然美景的描绘,但苏轼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多表现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将生活的享受与自然景观结合,李白则在山水中追求精神的解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