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5:06
振鹭纷纷未著行,初从江海觇清光。卷声风雨中庭起,笔势云烟累幅长。病眼尚能分白黑,众毛空复数骊黄。禁中已许公孙第,得失何私物自忙。
白鹭纷飞,尚未起飞,刚从江海边观察到清澈的光景。风雨卷起了庭院中的声响,笔墨在云烟中延续而长。即便眼睛有些昏花,仍然能分辨出黑白,许多羽毛却空荡荡地数着骊黄。禁中已经允许公孙写文章,得失又何必在意个人的繁忙?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三人合称“苏门三学士”。他在诗词、散文、议论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仕途的感慨。
此诗作于苏辙参加殿试后的感慨,反映了他在朝堂之上的经历与对个人得失的淡然态度。此时的社会环境是北宋中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通过读书科举谋求仕途,作品中流露出对学术与功名的思考。
《集贤殿考试罢二首 其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考试后的一种心境。开头以“振鹭纷纷未著行”写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白鹭在空中翩翩起舞,象征着知识与理想的追求尚未实现;而“初从江海觇清光”则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理想的追逐。接下来的“卷声风雨中庭起”则将诗人置于风雨交加的环境中,象征着他面对的不仅是外界的挑战,还有内心的挣扎。
诗中“病眼尚能分白黑”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坚持,尽管眼睛有些病痛,依然能分辨事物的本质,显示出一种对真理的渴求与追求。最后两句“禁中已许公孙第,得失何私物自忙”则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得失的淡泊,强调了公权力与个人追求的关系,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面对困境时的淡然态度,展现了其对功名与个人得失的超然境界,反映出一种高洁的士人情怀。
“振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名利 B. 理想与追求 C. 社会地位
“禁中已许公孙第”中提到的“公孙”指的是: A. 苏辙的朋友 B. 高官公孙弘 C. 一个虚构的人物
诗中表现诗人对个人得失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淡泊 C. 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