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三藏归西天国

《送三藏归西天国》

时间: 2025-04-26 15:40:45

诗句

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0:45

原文展示:

送三藏归西天国
作者: 李洞 〔唐代〕

十万里程多少碛,
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
月落长安半夜钟。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十万里的旅程中有多少沙砾,沙中发声的舌头教导降龙。五天的路程到达日头的地方,月落在长安时的半夜钟声。

注释:

  • 十万里程:形容遥远的旅途。
  • 多少碛:碛指的是沙漠或沙石的地方,多少表示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 沙中弹舌:形容沙中发声,喻指在艰难环境中发出的指引或启示。
  • 降龙:指佛教中的降龙伏虎,象征着教化众生的能力。
  • 五天到日:五天的路程可以到达太阳的地方,表示旅途的遥远。
  • 月落长安半夜钟:指长安的钟声在月落之时,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 三藏:指唐代高僧玄奘,他前往印度取经,传播佛教。
  • 降龙伏虎:源于佛教文化,象征着以教化力量征服邪恶,保护众生的精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众生福祉的关注而著称。诗作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推崇。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之后,表达了对其旅程的敬佩与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传播的期许。

诗歌鉴赏:

《送三藏归西天国》是一首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描绘三藏法师的艰难旅程,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其的敬意,还传达了对佛教传播的期盼。开头以“十万里程多少碛”写出了旅途的艰辛,表现出对三藏法师西行的艰难之感,接着“沙中弹舌”则隐喻了在困境中所获得的智慧和启示。整首诗在意象上不仅有地理的描绘,更有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月落长安半夜钟”的描绘,不仅是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也暗示着三藏法师的归来将为长安带来新的希望与光明。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读者在欣赏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既遥远又亲切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万里程多少碛:描绘了三藏法师西行的艰难旅程,表现出对其毅力的赞美。
    • 沙中弹舌授降龙:在困境中学习与成长,沙中发声代表了智慧的启迪。
    • 五天到日应头白:以时间的流逝表达旅途的漫长,象征着理想的遥远。
    • 月落长安半夜钟:描绘了长安的寂静与思念,反映了对未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一场修行与探索。
    • 对仗:如“十万里程”与“月落长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三藏法师旅途的敬意及对佛教文化传播的期待,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十万里程: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坚定的信念。
  • 沙中弹舌:代表在困境中获得的智慧与启迪。
  • 长安:象征着文化的中心与信仰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万里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美好
    B. 旅途的艰辛
    C. 旅途的快乐

  2. “月落长安半夜钟”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夜晚的美丽
    C. 长安的繁华

  3. “沙中弹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困境中的希望
    B. 旅途的结束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出塞》 by 王昌龄

诗词对比

  • 李洞的《送三藏归西天国》与王之涣的《送别》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李洞更强调了精神追求与佛教文化的传播,而王之涣则侧重于离别的情感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洞传》

相关查询

柳长春 柳眉 柳长春 柳长春 题日暮倚修竹图 柳腰轻 其四 观邢郎演剧 柳腰轻 嘉树堂席上赠刘姬 柳腰轻 赠妓和柳屯田韵 柳腰轻 柳腰轻 柳腰轻 其三 元夕,是岁始开火树之禁 柳腰轻 其二 题陶侣侄所持王生山茶蛱蝶图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棘霸 几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辰字旁的字 执意不从 鹿伏鹤行 贝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疋字旁的字 追崇 计出万全 来踪去迹 包含踵的成语 包含层的成语 看风转舵 解骖推食 姱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