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4:07
冬日送凉州刺史
作者:李洞 〔唐代〕
宠饯西门外,双旌出汉陵。
未辞金殿日,已梦雪山灯。
地远终峰尽,天寒朔气凝。
新年行已到,旧典听难胜。
吏扫盘雕影,人遮散马乘。
移军驼驮角,下塞掾河冰。
猎近昆仑兽,吟招碛石僧。
重输右藏实,方见左车能。
兵聚边风急,城宽夜月澄。
连营烟火岭,望诏几回登。
在西门外送别,双头的旗帜从汉朝的陵墓出发。
还未告别金殿的阳光,就已经梦见雪山上的灯火。
虽然土地遥远,山峰却已尽头,寒风刺骨,北风呼啸。
新年已经到来,旧时的礼节难以再维持。
官吏扫除着雕刻的影子,人们遮挡着散开的马车。
军队移动,驼背的骆驼驮着角,冰封的河流在下塞。
猎人靠近昆仑山捕猎野兽,吟诗的僧人呼唤着碛石。
再一次重视右边的藏货,才看到左边的车能行驶。
边境的风急促,夜晚的月光清澈宽广。
营地的烟火在山岭上升起,几次向皇命登高望远。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因其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而著称。他的诗风融合了典雅与豪放,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来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冬日送凉州刺史》创作于李洞任职期间,时期正值唐朝盛世。此时,边疆的安定与朝廷的重视使得地方刺史的出行受到广泛关注,诗中通过送别刺史的场景,表达了对边疆安宁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思考。
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送别刺史的场景,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开篇以“宠饯西门外,双旌出汉陵”引入,写出送别的庄重与隆重。接下来“未辞金殿日,已梦雪山灯”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离别的惆怅。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颇具匠心,通过“地远终峰尽”“天寒朔气凝”的描写,展现了冬季的萧条与孤冷。
随着诗境的推进,诗人将视野从送别的场景转向了边疆的严寒与战争的紧迫感:“边风急,城宽夜月澄”,体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边疆士兵的关心。最后通过“连营烟火岭”点题,强调了边境生活的艰辛与战争的频繁,给人以深思。
全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既有对离别的悲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也有对战士们的关怀。这种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刺史的情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边疆生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歌开头提到“宠饯”的意思是:
A. 盛情款待
B. 冷淡相对
C. 无所谓
D. 匆匆离去
“双旌”指的是:
A. 两只鸟
B. 双头的旗帜
C. 两座山
D. 两个城市
诗中提到的“金殿”代表:
A. 贫穷
B. 皇宫或权力中心
C. 农田
D. 战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较,李白的作品更注重朋友之间的情谊,而李洞的这首诗则更关注国家的安危与边疆的生活,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