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 其二 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 其二 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时间: 2025-05-02 19:56:29

诗句

遗墨消磨顾陆馀,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6:29

原文展示:

遗墨消磨顾陆馀,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白话文翻译:

遗留下的墨迹渐渐消磨,令人怀念陆游的遗风。
开元时期的风采,犹如数一数吴王与卢王。
在我们这个朝代,只有宗元(元)最为接近,
国家的根基将长久留存于后世的模样。
出世的真人气度悠然宁静,
入世的老释(释迦牟尼)面容清瘦而苍老。
当地人并不珍惜,反而游人却心心念念,
风雨侵蚀,寺庙的色彩依然没有减弱。

注释:

  • 遗墨:指留下的文字或名迹,通常指古代文人留下的诗文。
  • 开元:指唐朝开元年间,代表繁荣的时代。
  • 宗元:此处指的是元比部,可能指某位文学家或书法家的作品。
  • 出世真人:引指不屑世俗名利,超然物外的人。
  • 老释:指老年和尚,常用来指代释迦牟尼。
  • 风雨侵陵:指风雨的侵蚀,形容寺庙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翁,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他与苏轼同为“二苏”,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尤以诗文见长。苏辙的作品多反映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参观郾城彼岸寺时所作,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及对当下的感慨,展现了士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珍视之情。

诗歌鉴赏:

苏辙的《题郾城彼岸寺二首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与思考。开头的“遗墨消磨顾陆馀”一句,突显了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延续,陆游作为历史名人,其遗留下来的作品让人惋惜。而接下来的“开元一一数吴卢”,则通过列举历史上的名士,进一步强调了开元年间的盛世与辉煌。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这两句既反映了对当朝文学家的赞赏,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此时,诗人将自身与历史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接下来的描写“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则展现了两种人生境界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与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

最后的“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则揭示了人们对美的漠视与珍惜的矛盾,表达了对环境破坏与文化遗产的忧虑。整首诗在古朴的意象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遗墨消磨顾陆馀:遗留下来的墨迹逐渐消磨,令人怀念陆游的风采。
  2. 开元一一数吴卢:开元时期的盛景,像是在数一数吴王与卢王一样珍贵。
  3. 本朝唯有宗元近:在我们这个朝代,唯有宗元的作品最为接近古人的风范。
  4. 国本长留后世模:国家的根基将长久留存于后世的典范。
  5. 出世真人气雍穆:超然物外的人气度悠然宁静。
  6. 入蕃老释面清癯:世俗中的老和尚面容清瘦而苍老。
  7. 居人不惜游人爱:当地人并不珍惜,反而游人却深深爱着。
  8. 风雨侵陵色欲无:风雨侵蚀下,寺庙的色彩依然如故,没有减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出世真人”与“入蕃老释”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文化遗产比作墨迹,寓意深刻。
  • 拟人:风雨侵陵,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文化的珍视。诗人不仅反映了对过往文化的追忆,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的美好寄予了厚望,展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墨:象征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开元:代表繁荣与辉煌的历史时期。
  • 宗元:象征当代文人的风范。
  • 出世真人:代表超脱的境界。
  • 老释:象征智慧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开元”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2. “出世真人气雍穆”中的“雍穆”意指什么? A. 热闹
    B. 宁静
    C. 明亮

  3. 诗人对当地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珍惜
    B. 漠视
    C. 崇拜

答案:

  1. A. 唐朝
  2. B. 宁静
  3. B. 漠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彰显出对景物与心境的深刻理解。
  • 王维《山居秋暝》:在描写自然的同时,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 暴雨三首 其三 偈颂六十首 剑州 留都二首 其二 题太原店壁 其二 送觉上人归隆兴 题画 岭以上绝无鸟音寥阒不可胜既下忽闻喜而又作 富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包含苞的词语有哪些 诲淫诲盗 以意为之 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哀素 四点底的字 概节 茹毛饮血 厚颜无耻 龍字旁的字 不堪卒读 劈哩啪啦 杀生与夺 野开头的成语 兀兀穷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