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2:04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在边陲的城镇,我二十岁时就立下了赫赫战功。
卷起旗帜,收拾败马,沙场上拥挤着残余的士兵。
乌鸦在被覆灭的阵地上飞起,烧毁的山野草木通红。
在边塞的闲暇中,我思念远方的猎场,
而军队的老将们却厌倦了分营扎营的生活。
雪山上没有人的踪迹,冰冷的河流中传来大雁的哀鸣。
李陵甘愿在此沉没,令我感到惆怅的是汉代的公卿们。
卢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边塞生活、军旅生涯的感悟。其作品多描绘战争与自然的结合,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
《从军行》创作于唐代边塞的战乱时期,诗人以个人的军旅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慨。诗中透出对边塞生活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
《从军行》是一首描绘军旅生活的古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诗人以“二十在边城”自述年少时的英勇,反映了年轻将士的豪情壮志。接着,描绘了战败后的狼狈场面,卷旗、败马和残兵的意象,将战争的惨烈展现无遗。中间几句,诗人通过“乌鸦”和“烧山草木”的意象,传达出战争带来的死亡和毁灭感。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思考,士兵在边塞的闲暇中渴望打猎的心情,与对军营生活的厌倦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在结尾,通过提及李陵的故事,诗人抒发了对历史英雄的惆怅与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性。整首诗气氛沉重,情感深邃,既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兼具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历史人物的惋惜。诗人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情感真挚,意蕴深厚。
诗中提到的李陵是哪个朝代的将领?
A. 魏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卷旗收败马”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胜利的庆祝
B. 战斗的结束与失败
C. 休息时光
D. 远足旅行
诗中对边塞生活的感受是?
A. 兴奋
B. 厌倦与孤独
C. 忧伤
D. 快乐
在王昌龄的《出塞》中,同样描绘了边塞的生活,但侧重于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而卢纶的《从军行》则更为沉重,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命运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边塞生活的不同侧面,值得深入对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