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53
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作者: 卢纶 〔唐代〕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
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
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在庙宇的凉爽处,树木高高交错,
我躺在石头上,享受着绿荫的庇护。
与仙鹤为伴,感到自己羞愧于仙人,
依偎在僧人身旁,学习老者的智慧。
鱼儿沉入荷叶的露水中,
鸟儿在竹林间随风而散。
此时我才明白,居于尘世的人,
应当将这火宅视为同样的境地。
作者介绍:卢纶,唐代诗人,字皓,号子美,生于公元790年,卒于859年。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田园诗和山水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的慈恩寺,卢纶在此避暑,感受到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在高温的夏季,诗人寻求心灵的寄托与生存的意义,表达了对尘世烦扰的感悟。
《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与对世俗的反思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寺庙环境,树木高耸,绿荫如盖,营造出一种舒适、静谧的氛围。诗人以“卧石绿阴中”开篇,直接表达了对凉爽环境的享受,展示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诗人在此与自然相融合,与仙鹤为伴,感到羞愧于仙人,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境界的自省与追求。同时,诗人依偎在僧人身旁,学习老者的智慧,表现出对智者的尊重与向往,传递出一种向内心寻求安宁的情感。
最后两句“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则是诗人对人间烦恼的深思,意识到尘世的种种纷扰就如同火宅一般,给人以困扰与痛苦。这种感悟不仅让人感到哲理的深邃,还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烦恼的感悟,呼吁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一种哲学的深度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寺庙
B. 城市
C. 高山
D. 河流
诗人对尘世的看法是:
A. 否定
B. 接受
C. 忽视
D. 追求
“鱼沉荷叶露”中“沉”的意思是:
A. 上升
B. 下降
C. 游动
D. 消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