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8:39
原文展示:
桐竹离披晓,凉风似故园。
惊秋对旭日,感物坐前轩。
江燕飞还尽,山榴落尚繁。
平生信有意,衰久已忘言。
白话文翻译:
清晨,桐树和竹子在风中摇曳,凉风吹来,仿佛让我想起故乡。面对初升的太阳,我感受到秋天的惊艳,坐在窗前,思绪万千。江边的燕子已飞走了,山上的石榴花虽已凋落,但仍然繁盛。人生中我曾经相信有意义的事情,如今却因岁月的流逝而渐渐忘记了。
注释:
- 桐竹:桐树和竹子,象征清幽的环境。
- 离披:形容树叶随风飘散、零落的样子。
- 故园:故乡,旧居。
- 惊秋:感受到秋天来临的惊讶与感慨。
- 旭日:初升的太阳,象征新的开始。
- 江燕:江边的燕子,象征自由和离别。
- 山榴:山石榴,象征生命的繁盛。
- 信有意:相信人生有意义。
- 衰久已忘言:因岁月流逝,逐渐忘却了曾经的想法。
典故解析:
- 桐与竹:在中国文化中,桐树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竹子则象征谦逊与坚韧。
- 江边的燕子:燕子常常代表着春天与团聚,但在此处暗示了离别和失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约公元748年-约公元806年),字子恭,号逸园,唐代诗人,生于今四川。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羊士谔的晚年,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感慨颇多,表现出对故乡、生命的思考与眷恋。
诗歌鉴赏:
《山郭风雨朝霁怅然秋思》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在风雨过后晨曦初现时的感慨与思索。开篇的“桐竹离披晓”,用清新的意象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随之而来的“凉风似故园”,则引发了对故乡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惊秋对旭日”一句,传达了秋天带来的震撼与新生,暗示着人生的变迁。作者静坐前轩,思绪万千,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悟生命的意义。接下来的“江燕飞还尽”,则体现了离别与无奈,燕子的飞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散去。“山榴落尚繁”则是对生命力的赞美,尽管花瓣凋落,仍然有新的生命在延续。
最后的“平生信有意,衰久已忘言”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信念逐渐消散,令人感到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失落,同时也展示了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桐竹离披晓:清晨,桐树和竹子在风中轻轻摇曳,暗示着自然的宁静。
- 凉风似故园:凉风令人想起故乡,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
- 惊秋对旭日:面对初升的太阳,感受到秋天的到来,体现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
- 感物坐前轩:坐在窗前,感受到周围的物象,内心充满感慨。
- 江燕飞还尽:江边的燕子已飞走,象征着过往的离别。
- 山榴落尚繁:即使石榴花已凋落,生命依然繁盛。
- 平生信有意:一生中曾经相信人生有意义。
- 衰久已忘言: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忘却了曾经的信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描述自然元素时赋予其人性特征,使意象更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的反思与对故乡的眷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竹:象征宁静与高洁。
- 凉风:象征思乡与怀旧。
- 旭日: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江燕:象征离别与青春的流逝。
- 山榴:象征生命的繁盛与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桐竹”象征什么?
- A. 宁静与高洁
- B. 欢乐与热烈
- C. 忧伤与孤独
-
“江燕飞还尽”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离别与失落
- B. 喜悦与团聚
- C. 无奈与希望
-
诗中“平生信有意”主要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怀疑
- B.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A. 宁静与高洁
- A. 离别与失落
- B.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更注重孤独的美感。
- 李白《静夜思》:同样的思乡情感,但更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思绪的流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