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45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
羊士谔 〔唐代〕
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嘉辰怅已失,残菊谁为惜。
棂轩一尊泛,天景洞虚碧。
暮节独赏心,寒江鸣湍石。
归期北州里,旧友东山客。
飘荡云海深,相思桂花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郡楼独自饮酒的情景。诗人感叹,官员们应该穿上新衣,但在郡中却人手稀少,物品也稀缺。良辰美景已然错过,残余的菊花又有谁会珍惜呢?在窗前,酒杯漂浮,天空的景色如同深邃的碧蓝。傍晚时分,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寒冷的江水中传来湍急的石声。归期在北方的故乡,旧友在东山之上。心中漂浮在云海深处的思念,犹如白色的桂花。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字子寿,号子充,曾任职官吏,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诗人的创作风格多以抒情和写景相结合为主,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友人思念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九月十日的秋季,正值收获的季节,但诗人却因为官场的繁忙和个人的孤寂,感到良辰美景的遗憾。诗人以独酌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孤独与感伤。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是一首典型的唐诗,通过描绘独自饮酒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直接阐述了诗人所在的郡中人手稀少、物资匮乏的现状,暗含着对社会现状的无奈。接下来的“嘉辰怅已失,残菊谁为惜”,则是诗人的感慨,良辰美景已逝,残留的菊花无人珍惜,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失落。
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诗人用“棂轩一尊泛,天景洞虚碧”描绘了窗前的景致,天色清澈,酒杯漂浮,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而最后几句则回归到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中,表达了诗人在浮躁的官场中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和对归乡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唐代士人特有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孤独与情感丰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掾史”指的是:
A. 官吏
B. 农民
C. 商人
D. 学者
“残菊谁为惜”表达的是:
A. 对盛开的菊花的赞美
B. 对秋天凋零的惋惜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热爱
诗人通过“寒江鸣湍石”想表达什么?
A. 江水清澈
B. 孤独的心情
C. 壮丽的景色
D. 友谊的深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