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9:26
原文展示:
读陆放翁集 梁启超 〔清代〕
朝朝起作桐江钓, 昔昔梦随辽海尘。 恨杀南朝道学盛, 缚将奇士作诗人。
白话文翻译:
每天清晨起来在桐江边垂钓, 夜夜梦见自己随着辽阔海边的尘土飘荡。 痛恨南朝时期道学盛行, 束缚了那些本应成为奇士的人,使他们只能成为诗人。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梁任公,广东新会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梁启超对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批判,特别是对道学束缚人才的不满。他认为真正的奇士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而不是被限制在诗歌创作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日常的桐江垂钓和梦境中的辽海尘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桐江垂钓象征着平静的生活,而辽海尘土则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自由的追求。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南朝道学盛行的不满,认为这种文化环境束缚了人才,使他们只能成为诗人而非实践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实践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束缚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由和实践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束缚的批判。作者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当时文化环境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桐江”象征什么? A. 平静的生活 B. 广阔的天地 C. 自由的追求 D. 传统束缚
诗中“辽海尘”象征什么? A. 平静的生活 B. 广阔的天地 C. 自由的追求 D. 传统束缚
作者对“南朝道学盛”持什么态度? A. 赞成 B. 中立 C. 反对 D. 无所谓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