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22
原文展示:
壮别 梁启超 〔清代〕
第一快心事,东来识此雄。 学空秦火后,功就楚歌中。 大陆成争鹿,沧瀛蛰老龙。 牛刀勿小试,留我借东风。
白话文翻译:
这是我心中第一件快事,从东方来认识这位英雄。 在秦朝焚书之后的学术荒芜中学习,在楚汉争霸的歌声中成就功业。 大陆上群雄争霸,如同争夺鹿肉,而沧海中的老龙则潜伏不动。 不要轻易展示你的才能,留待我借东风之力。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梁任公,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的诗歌多表达其政治理想和改革抱负,风格豪放,富有激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英雄人物的敬佩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提到的“东来识此雄”可能指作者在东方认识了一位有志之士,而“留我借东风”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借助外力实现变革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的形象,并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诗中“学空秦火后,功就楚歌中”一句,既展现了英雄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学习的毅力,又暗示了其在动荡时代中建功立业的决心。而“大陆成争鹿,沧瀛蛰老龙”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当时群雄逐鹿的乱世景象,以及潜伏的强大力量。最后两句“牛刀勿小试,留我借东风”,则是对英雄的劝勉,希望其不要轻易展示才能,而是等待时机,借助外力,实现更大的抱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英雄,期待变革。通过对英雄的敬佩和对时局的洞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热切期待和对变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东来识此雄”中的“东来”指的是什么? A. 东方来的英雄 B. 东方来的学者 C. 东方来的使者 D. 东方来的商人
“学空秦火后”中的“秦火”指的是什么? A. 秦朝的火灾 B. 秦朝的战争 C. 秦始皇焚书坑儒 D. 秦朝的文化繁荣
“功就楚歌中”中的“楚歌”指的是什么? A. 楚国的歌曲 B. 楚汉争霸时期 C. 楚国的文化 D. 楚国的历史
“大陆成争鹿”中的“争鹿”比喻什么? A. 争夺食物 B. 争夺权力 C. 争夺领土 D. 争夺财富
“牛刀勿小试”中的“牛刀”比喻什么? A. 强大的武器 B. 高超的技艺 C. 普通的工具 D. 珍贵的物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