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8:09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宋代〕
暗香横路雪垂垂。
晚风吹。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
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
欲开时。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
浑冷淡,有谁知。
这首词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悄然绽放的景象。梅花暗香飘散在路旁,雪花缓缓落下。晚风和晨风轻轻吹拂,梅花在争春的意念中,最先从严寒的枝头绽放。春天的到来,转眼之间便已过去,但梅花因早开而显得有些迟缓。其实,梅花并不应该完全以雪霜的姿态出现。它欲开时未开,开时却又显得娇艳欲滴,仿佛是涂抹了一半胭脂的美丽面庞。醉酒后对花的赞美与埋怨,梅花也不必恨它的冷淡,究竟又有谁能理解它的心情呢?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将领,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著称。其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破家亡,辛弃疾心中充满忧愤和怀旧之情。梅花作为寒冬中最早绽放的花朵,象征着坚韧和不屈,正是他自身情感的寄托。
这首《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开头的“暗香横路雪垂垂”,将梅花的香气与飘落的雪花相结合,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而又冷冽的氛围。辛弃疾以梅花为主题,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展示了梅花在严寒之中争先恐后地绽放,象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与辛弃疾的个人经历有着深刻的共鸣,正如他在国破家亡的困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最后的“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梅花虽美,却无人理解它的苦楚,这种情感与辛弃疾自己在政治斗争中遭受的误解与孤立相映成趣。
整首词不仅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词艺造诣,更在梅花的意象中折射出他对人生、对理想、对故国的深刻思考,令人倍感唏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隐含了对人生苦楚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人的深厚情感与艺术造诣。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常被用来寄托诗人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
诗词测试: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梅花象征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悲伤
B. 坚韧与不屈
C. 喜悦
D. 难过
“粉面朱唇”中的“粉面”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香气
B. 梅花的颜色
C. 梅花的形状
D. 梅花的味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