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作

《偶作》

时间: 2025-05-04 03:33:05

诗句

至性由来禀太和,善人何少恶人多。

君看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5

原文展示

偶作
辛弃疾 〔宋代〕

至性由来禀太和,
善人何少恶人多。
君看泻水着平地,
正作方圆有几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性本善的观点,然而在现实中,善良的人往往少,而恶劣的人却多。诗人用泻水流入平地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自然状态,强调了人性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注释

  • 至性:指人的本性,通常理解为善良的本性。
  • 太和:道教哲学中,指宇宙的最高和谐状态。
  • 善人何少:善良的人为何如此稀少。
  • 泻水:指从高处流下的水,象征自然的流动和规律。
  • 方圆有几何:意指事物的形状与数量,强调事物的规律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常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思考。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偶作》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诗的开头“至性由来禀太和”,表明了人性本善的哲学观点,反映了道教的思想。接下来的“善人何少恶人多”则是对现实的深刻批判,辛弃疾在此对社会的现状表示了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中“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暗示了事物的自然规律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至性由来禀太和”:人性本善,源于宇宙的和谐。
    • “善人何少恶人多”:善良的人为何如此稀少,恰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 “君看泻水着平地”:以泻水为喻,说明事物的自然状态。
    • “正作方圆有几何”:探讨事物的规律,强调人性与社会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泻水象征人性的发展。
    • 对仗:两句中的“善人”和“恶人”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悲观的社会观。

意象分析

  • 太和:象征自然的和谐状态,反映了道教哲学的影响。
  • 泻水:代表事物的自然流动,隐喻人性的真实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至性由来禀太和”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人性本恶
    • B. 人性本善
    • C. 人性复杂
    • D. 人性无常
  2. “善人何少恶人多”中的“何少”是指什么?

    • A. 善良的人很少
    • B. 恶人很少
    • C. 人数相同
    • D. 都很多
  3. 此诗的最后一句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排比
    • B. 拟人
    • C. 比喻
    • D. 夸张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偶作》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关注社会人性,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人生的豪情与悲愤。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夜闻落叶 醉题 畏虎 庚申元日口号 郊行 梅花绝句 扇子峡山腹有草阁小亭极幽邃意其非俗人居也 蒙恩奉祠桐柏 园中小饮 累日倦甚不能觞客睡起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杖筇 临危致命 辛字旁的字 在家出家 星翁 一依旧式 平白无故 刘华清 用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繞萦 龙字旁的字 分文不值 竹字头的字 包含七的词语有哪些 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始末根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