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5
偶作
辛弃疾 〔宋代〕
至性由来禀太和,
善人何少恶人多。
君看泻水着平地,
正作方圆有几何。
这首诗表达了人性本善的观点,然而在现实中,善良的人往往少,而恶劣的人却多。诗人用泻水流入平地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自然状态,强调了人性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常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思考。
辛弃疾的《偶作》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诗的开头“至性由来禀太和”,表明了人性本善的哲学观点,反映了道教的思想。接下来的“善人何少恶人多”则是对现实的深刻批判,辛弃疾在此对社会的现状表示了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中“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暗示了事物的自然规律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悲观的社会观。
诗词测试:
诗中“至性由来禀太和”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善人何少恶人多”中的“何少”是指什么?
此诗的最后一句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