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时间: 2025-05-06 17:49:59

诗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9:59

原文展示: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风突然吹来,小暑的时节也随之而至。
竹林中喧闹声中,似乎已经预告了即将到来的雨;
山间的天空变得阴暗,隐隐约约传来了雷声。
窗户深处弥漫着青色的雾霭,庭院中的青苔长得很茂盛。
鹰和鹯正在学习新的本领,蟋蟀也不急于催促。

注释:

  • 倏忽:突然,迅速。
  • 因循:随同,依次而来。
  • 竹喧:竹林中发出的喧闹声,常因风吹竹叶或动物活动。
  • 青霭:青色的雾霭,指空气中的湿气。
  • 长绿苔:长得很茂盛的青苔。
  • 鹰鹯:指鹰和鹯鸟,象征自由和灵动。

典故解析:

“鹰鹯新习学”,可以理解为鹰和鹯在练习新的飞行技巧,象征着生命的不断进步和学习。诗中提到的“小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寓意着盛夏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当通俗易懂,以情感为主。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夏时节,正值小暑,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雨雷的变幻,也有生机勃勃的夏日气息,折射出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

诗歌鉴赏:

这首《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描绘了小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敏锐感知。诗的开头“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通过“倏忽”一词,表现出夏季来临的迅速与突兀,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接下来,诗人用“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描绘出小暑来临时的气候变化,竹林掀动的喧闹声和隐约可闻的雷声,生动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动态。

诗中“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更是细腻,表现了小暑时节的湿润与生机。青色的雾霭和庭院里茂盛的青苔,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蓬勃发展的氛围。最后一句“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则通过对鹰鹯与蟋蟀的描写,暗示了生物在夏季的活跃状态,同时也传达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蕴含着对生命与季节转变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倏忽温风至:温暖的风突然吹来,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2. 因循小暑来:小暑这个节气随之而来,暗示时节的变化。
  3. 竹喧先觉雨:竹林中的喧闹声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
  4. 山暗已闻雷:山间的天空变得阴暗,已经可以听到雷声。
  5. 户牖深青霭:窗户深处弥漫着青色的雾霭,展现了湿润的环境。
  6. 阶庭长绿苔:庭院中的青苔茂盛地生长,表现出生命的旺盛。
  7. 鹰鹯新习学:鹰和鹯在学习新的技能,象征着生长与变化。
  8. 蟋蟀莫相催:蟋蟀不急于催促,暗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拟人:竹喧、蟋蟀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如“竹喧”与“山暗”,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丰富: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对生命与季节的深刻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小暑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变化的细腻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温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温暖的感受。
  2. :代表生机与活力,竹声喧闹暗示自然的变化。
  3. 雨与雷:象征着夏季的到来与生机的勃发。
  4. 青霭:体现了湿润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5. 绿苔:象征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6. 鹰鹯:代表自由与对新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暑的到来是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
    • A. 温风
    • B. 寒风
    • C. 雪
    • D. 霜
  2. 诗中提到的“竹喧”主要指什么?
    • A. 风的声音
    • B. 雨的声音
    • C. 动物的叫声
    • D. 竹子摇动的声音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蟋蟀在做什么?
    • A. 催促
    • B. 学习
    • C. 遇难
    • D. 休息

答案

  1. A. 温风
  2. D. 竹子摇动的声音
  3. A. 催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相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壮丽的景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元稹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季节的变迁,李白则以豪放的气概展示壮丽的山河。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元稹诗集》

相关查询

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 村舍七首 其一 乍晴至园中 暇日坐山麓松石间作 秋日郊居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 昔人有画醉僧醉道士醉学究者皆见于传记及歌诗中予暇日为各赋一首 其一 醉僧 初秋小雨 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加无替 幺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剡的词语有哪些 声势熏灼 趣会 护法 小蛮腰 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调风变俗 妗妗 黑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三不管 百年不遇 和蔼近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