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旌儒庙

《旌儒庙》

时间: 2025-07-27 21:39:11

诗句

寒陌阴风万古悲,儒冠相枕死秦时。

庙前亦有商山路,不学老翁歌紫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39:11

原文展示:

旌儒庙
寒陌阴风万古悲,
儒冠相枕死秦时。
庙前亦有商山路,
不学老翁歌紫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寒冷的道路上,阴风萧瑟,给人一种万古悲凉的感觉。儒生的帽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枕靠,却是在秦朝时期已经陨落。庙前还有通往商山的路,却没有人去学习老翁那首关于紫芝的歌谣。

注释:

  • 寒陌:寒冷的道路。
  • 阴风:阴冷的风,形容气候萧瑟。
  • 儒冠:儒生的帽子,象征着读书人和儒家文化。
  • 相枕:意为互相枕靠,形容儒生的死去。
  • 秦时:指的是秦朝,历史上著名的朝代,象征着压迫与悲剧。
  • 商山路:通往商山的路,商山是与许多文人雅士相关的地方。
  • 不学老翁:指不学习的老者,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讽刺。
  • 紫芝:紫芝是一种植物,代表着高雅的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盛唐,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寒冷的日子,许浑在游览儒庙时,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儒家文化的衰落,因而引发了他对过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旌儒庙》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与历史的衰败,传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思索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开头两句“寒陌阴风万古悲”以环境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阴冷悲凉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沉重和人们内心的凄凉;接着“儒冠相枕死秦时”则直接点出了儒生的逝去,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惋惜和失落。诗的最后两句“庙前亦有商山路,不学老翁歌紫芝”则用对比手法,展现出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表达了对老一辈人追求文化的讽刺与无奈。整首诗通过阴冷的环境与历史的沧桑,展现出对儒家文化的敬意与忧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陌阴风万古悲:描绘了一条寒冷的道路,伴随着阴风,给人一种千古以来的悲凉感。
  • 儒冠相枕死秦时:儒生的帽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依偎,却是在秦朝时期便已陨落,说明了读书人的悲剧与文化的消逝。
  • 庙前亦有商山路:庙前的道路通向商山,暗示着文化的传承之路。
  • 不学老翁歌紫芝:对不去学习的老翁表示讽刺,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儒冠”比作文化的象征,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文化的衰落。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对仗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凝练。
  • 拟人:将“寒陌阴风”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追忆与反思,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呼唤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人在对古代文化的哀叹中,流露出对当下人们不学无术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陌:象征历史的冷漠与无情,带来一种苍凉感。
  • 儒冠:象征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的理想。
  • 商山路: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 紫芝:象征高雅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寒陌阴风”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温暖的阳光
    • B. 寒冷的孤寂
    • C. 繁华热闹
    • D. 清新的空气
  2. 填空题:诗中的“儒冠相枕死秦时”表达了对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商山路”是通往商业繁华之地的道路。(对/错)

答案

  1. B
  2. 传统文化的衰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许浑的《旌儒庙》相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壮丽山河的描绘,情感更为开阔。杜甫的《春望》则在忧国忧民的基础上,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关注,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诗词研究文献与评论。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迁居之夕闻邻舍儿诵书欣然而作 嘲子由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 和子由四首 韩太祝送游太山 和黄鲁直烧香二首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和陶己酉岁九月九日 虞美人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前仆后起 脱壳金蝉 艸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乐而不淫 眉来语去 刀字旁的字 渟膏湛碧 竖豹尾 丑事 质而不俚 鼻鼻齫齫 反文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屈尊敬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